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论维果茨基与苏俄新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渊源 ——苏俄“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12-11 10:55
  从1879年科学心理学在德国诞生至今,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西方主流心理学体系曾经容纳过众多的心理学流派及其理论。虽然曾经出现过若干马克思主义取向的心理学理论,但作为现代科学心理学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却并未能真正进入西方主流心理学的视野,也从未正式成为西方主流心理学的一部分,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其中的根本原因值得当代心理学工作者深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社会主义苏联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支持下,再结合20世纪前半叶苏联的社会背景,苏俄心理学的发展史独具特色,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一批苏俄心理学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了苏俄心理学的主流体系。此后,在整个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在苏俄心理学界的主流地位从未动摇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和主体心理学思想。在苏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体系之内,存在着一个极富特色的研究领域,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它以维果茨基学派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为主体,结合苏联社会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征,走上了一条独立的发展道路。纵观全世界范围内的现当代心理学发展史,至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仍然是苏俄心理...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维果茨基对传统心理学的全面反思
    第一节 历史视角下的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危机
    第二节 维果茨基对传统心理学中“反射学”方法论的述评及思考
    第三节 维果茨基对桑代克《基于心理学的教学原则》的述评
    第四节 早期的比较心理学——苛勒与《类人猿的智慧研究》
    第五节 早期俄罗斯心理学中的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
第二章 1920年代苏俄新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渊源
    第一节 传统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整体局限性
    第二节 1920年代苏俄新心理学的建立及其马克思主义渊源
第三章 新旧心理学中的“意识”与“无意识”理论
    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客观主义心理学对“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意识”与“无意识”概念
    第三节 辩证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
    第四节 新旧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
第四章 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及其基本结构
    第二节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第三节 高级心理机能研究的方法论
第五章 “工具法”、“符号说”理论与马克思的思想
    第一节 新心理学中的“工具法”及其特征
    第二节 儿童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工具”与“符号”的使用
    第三节 符号的基本机能
    第四节 符号操作与高级心理机能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思维与言语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特征
    第一节 苏俄新心理学诞生之前的言语与思维理论
    第二节 思维与言语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儿童概念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语词意义与思维
第七章 国外心理学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第一节 苏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第三节 苏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四节 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第八章 苏俄新心理学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
    第一节 苏俄心理学影响下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努力
    第二节 中国至今尚未建立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
    第三节 维果茨基道路及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心理学[J]. 王冬晓.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1)
[2]马克思的生产工具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陈永正.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5(05)
[3]文化的阐释:维果茨基学派心理学解读[J]. 王光荣,杨晓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4]符号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符号概念[J]. 万资姿.  北方论丛. 2009(01)
[5]谁是“真正”的继承者?——论维果茨基的理论及其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J]. 赵宁宁.  教育学报. 2008(05)
[6]维果茨基“论心理学危机”的现实意义[J]. 麻彦坤,徐夫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2)
[7]当前俄罗斯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现状[J]. 郑发祥,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2003(06)
[8]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J]. 王光荣.  心理学探新. 2002(04)
[9]马克思论人的需要、对象性活动和人的本质的统一[J]. 张文龙.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2002(04)
[10]Л·С·维果茨基及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J]. 张丹华.  外国教育研究. 1993(02)

博士论文
[1]西方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新进展研究[D]. 魏萍.陕西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论马克思主义语言观[D]. 赵力.黑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34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34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