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被欺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21 16:46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被欺负、自尊、情绪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采用网络被欺负量表、自尊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来自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网络被欺负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且存在三条间接路径: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通过情绪应对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通过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研究有助于了解青少年网络被欺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3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青少年网络被欺负与自杀意念
1.2 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1.2.1 自尊的中介作用
1.2.2 情绪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1.2.3 链式中介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2.2 工具
2.2.1 网络被欺负量表
2.2.2 自尊量表 (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2.2.3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Coping Style Scale, CSS)
2.2.4 自杀意念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i-cide Ideation, PANSI)
2.3 数据收集过程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3.2 青少年网络被欺负、自尊、情绪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3.3 模型验证分析
4 讨论
4.1 网络被欺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4.2 自尊的中介作用
4.3 情绪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4.4 网络被欺负通过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影响自杀意念
4.5 研究价值、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生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J]. 黎润新,陈建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9)
[2]青少年受欺负与自杀: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黎亚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3]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J]. 高爽,张向葵,徐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9)
[4]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压力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 胡阳,范翠英,张凤娟,谢笑春,郝恩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2)
[5]校园氛围与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企图:自尊的中介作用[J]. 杨雪,王艳辉,李董平,赵力燕,鲍振宙,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5)
[6]高中生父母冲突与抑郁:自尊的中介作用[J]. 陈武,周宗奎,王明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1)
[7]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乘积分布法、非参数Bootstrap和MCMC法[J]. 方杰,张敏强. 心理学报. 2012(10)
[8]大学生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J]. 薛朝霞,梁九清.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9)
[9]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J]. 熊红星,张璟,叶宝娟,郑雪,孙配贞.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5)
[10]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 王学志,宫火良,康晓然,刘雯雯,董晓静,马彦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8)
硕士论文
[1]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自尊、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吴怡霖.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伴自杀意念抑郁症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和事件相关电位P3研究[D]. 曾金坤.重庆医科大学 2017
[3]中学生网络欺负现状调查研究[D]. 徐珊珊.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初中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梁春兰.山西大学 2009
[5]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 薛绍聪.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00623
【文章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3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青少年网络被欺负与自杀意念
1.2 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1.2.1 自尊的中介作用
1.2.2 情绪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1.2.3 链式中介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2.2 工具
2.2.1 网络被欺负量表
2.2.2 自尊量表 (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2.2.3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Coping Style Scale, CSS)
2.2.4 自杀意念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i-cide Ideation, PANSI)
2.3 数据收集过程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3.2 青少年网络被欺负、自尊、情绪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3.3 模型验证分析
4 讨论
4.1 网络被欺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4.2 自尊的中介作用
4.3 情绪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4.4 网络被欺负通过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影响自杀意念
4.5 研究价值、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生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J]. 黎润新,陈建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9)
[2]青少年受欺负与自杀: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黎亚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3]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J]. 高爽,张向葵,徐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9)
[4]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压力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 胡阳,范翠英,张凤娟,谢笑春,郝恩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2)
[5]校园氛围与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企图:自尊的中介作用[J]. 杨雪,王艳辉,李董平,赵力燕,鲍振宙,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5)
[6]高中生父母冲突与抑郁:自尊的中介作用[J]. 陈武,周宗奎,王明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1)
[7]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乘积分布法、非参数Bootstrap和MCMC法[J]. 方杰,张敏强. 心理学报. 2012(10)
[8]大学生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J]. 薛朝霞,梁九清.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9)
[9]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J]. 熊红星,张璟,叶宝娟,郑雪,孙配贞.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5)
[10]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 王学志,宫火良,康晓然,刘雯雯,董晓静,马彦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8)
硕士论文
[1]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自尊、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吴怡霖.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伴自杀意念抑郁症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和事件相关电位P3研究[D]. 曾金坤.重庆医科大学 2017
[3]中学生网络欺负现状调查研究[D]. 徐珊珊.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初中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梁春兰.山西大学 2009
[5]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 薛绍聪.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00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0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