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高中生自杀保护因素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2-09 23:22
  <正>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身生命的行为[1]。青少年自杀,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痛和人力资源损失[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各界开始对青少年自杀进行系统研究[3],其中对自杀成因的研究也 

【文章来源】:校园心理. 2019,17(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高中生自杀的心理因素分析
    1.1 研究对象
    1.2 问卷方法
        1.2.1 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 (SIQ) :
        1.2.2 自评抑郁量表 (SDS) :
        1.2.3 自杀态度问卷 (QSA) :
        1.2.4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 :
        1.2.5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 (FACESⅡ-CV) :
        1.2.6 自动思维问卷 (ATQ) :
        1.2.7 自尊量表 (SES) :
    1.3 数据收集与统计
2 结果
3 高中生自杀保护因素的教育培养
    3.1 强化生命教育, 让学生体验生活美好, 提高生存信念:
    3.2 传授积极应对方式和方法, 提高应对效能:
    3.3 开展自杀态度转变教育:
    3.4 搞好家庭心理环境建设, 加强情感交流:
    3.5 培养乐观主义:
    3.6 给予社会支持, 让学生领悟社会支持:
    3.7 实施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教育, 形成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3.8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让学生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3.9 培养积极归因方式:
    3.1 0 培养希望特质, 让学生看到希望:
    3.1 1 进行挫折教育, 培养心理韧性:
    3.1 2 培养角色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杀归因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 张华,宫火良,董晓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2]当前中小学生自杀的心理成因和预防策略[J]. 郭艳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11)
[3]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软件系统(第一版)简介[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2)
[4]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 张敏,陈志霞.  中国特殊教育. 2013(02)
[5]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编码特征[J]. 宫火良,王学志.  心理学报. 2012(03)
[6]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积极心理(乐观)的中介作用[J]. 高正亮,童辉杰.  社会心理科学. 2011 (03)
[7]农村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邵福泉.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2)
[8]大学生自杀意念与领悟社会支持相关度的研究[J]. 刘智勍,李雅,冯嘉颖,尚鹤睿.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1)
[9]我国近20年来青少年自杀研究述评与展望[J]. 邱雯婷,冯维.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1)
[10]推进生命教育 积极预防自杀[J]. 李茜.  黑龙江史志. 2009(10)

硕士论文
[1]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干预研究[D]. 于洪苏.南方医科大学 2015
[2]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解释偏向[D]. 董晓静.河南大学 2011
[3]青少年危险行为特点研究及其保护/危险因素模型探索[D]. 叶刚.苏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17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17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