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遭遇各种挫折和挑战。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历过学习挫折和挑战后能发展良好的能力,所以对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研究将有助于学生今后在严酷的学业和生活挑战中的复原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应对当下的挑战并在困难中展示自我。本研究拟对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工具以及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与感恩、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丰富和发展中学生心理学积累资料,为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为切入点,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方法,对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作了详细的理论研究,编制了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运用自编的问卷初步分析了我国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现状特征,初步揭示了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感恩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整个研究分为“问卷编制—特征分析—关系研究”三个部分,根据研究结果与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自编的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包括15个项目,含有四个维度:执行力、外在支持、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稳定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研究的测量工具。(2)中学总体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口统计学方面,不同性别、户籍类型、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的中学生在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3)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与感恩、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感恩与学业成就建立回归方程。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感恩、学业成就之间起着部分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日常性学业复原力 感恩 学业成就 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11
- 1 前言11-12
- 2 文献综述12-24
- 2.1 日常性学业复原力12-18
- 2.1.1 心理复原力概念的界定12-13
- 2.1.2 学业复原力概念的提出13
- 2.1.3 学业复原力的影响因素13-15
- 2.1.4 日常性学业复原力概念的提出15-16
- 2.1.5 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与传统学业复原力比较16-17
- 2.1.6 复原力的测量工具17-18
- 2.2 感恩18-22
- 2.2.1 感恩的概念与结构18-19
- 2.2.2 感恩的测量19-20
- 2.2.3 感恩的相关研究20-22
- 2.3 学业成就22-24
- 2.3.1 学业成就的界定22
- 2.3.2 学业成就的评估22-23
- 2.3.3 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23-24
- 3 问题的提出24-26
- 3.1 已有研究的不足24
- 3.2 研究意义24-26
- 3.2.1 理论意义24-25
- 3.2.2 实践意义25-26
- 4 研究设计26-28
- 4.1 研究目的26
- 4.2 研究内容26
- 4.3 研究对象26
- 4.4 研究假设26-28
- 5 中学生日常学业复原力问卷的编制28-38
- 5.1 中学生日常学业复原力问卷的结构与内容研究28-30
- 5.1.1 研究目的28
- 5.1.2 研究方法28
- 5.1.3 研究结果与分析28-29
- 5.1.4 讨论29
- 5.1.5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分析29-30
- 5.2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30-34
- 5.2.1 目的30
- 5.2.2 方法30-31
- 5.2.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34
- 5.3 中学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34-36
- 5.3.1 目的34
- 5.3.2 方法34-35
- 5.3.3 研究结果与分析35-36
- 5.4 中学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的信效度分析36-37
- 5.4.1 信度分析36
- 5.4.2 效度分析36-37
- 5.5 小结37-38
- 6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现状研究38-44
- 6.1 研究目的38
- 6.2 研究对象38
- 6.3 研究工具38
- 6.4 研究程序38
- 6.5 研究结果38-43
- 6.5.1 中学生日常学业复原力的总体特征38-39
- 6.5.2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性别上的差异39
- 6.5.3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户籍类型上的差异39
- 6.5.4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39-40
- 6.5.5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40
- 6.5.6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年级上的差异40-42
- 6.5.7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42-43
- 6.5.8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43
- 6.6 小结43-44
- 7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相关研究44-47
- 7.1 研究目的44
- 7.2 方法与程序44-45
- 7.2.1 研究被试44
- 7.2.2 测量工具44
- 7.2.3 测量程序44-45
- 7.3 结果与分析45-46
- 7.3.1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感恩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45
- 7.3.2 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对中学生感恩和学业成就的中介作用检验45-46
- 7.4 小结46-47
- 8 总讨论47-52
- 8.1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的编制47
- 8.2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现状及特点47-49
- 8.2.1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现状47-48
- 8.2.2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性别上的差异48
- 8.2.3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户籍类型上的差异48
- 8.2.4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48
- 8.2.5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48-49
- 8.2.6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年级上的差异49
- 8.2.7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49
- 8.2.8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49
- 8.3 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与感恩、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49-50
- 8.4 意见与建议50-52
- 9 本研究贡献与不足52-53
- 9.1 本研究的贡献52
- 9.2 本研究的不足52-53
- 10总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A58-59
- 附录B59-62
- 附录C62-63
- 附录D63-64
- 附录E64-65
- 附录F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雪萍;冯超;张红雷;;大学生复原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但俊辰;;大学生复原力与适应状况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7期
3 杨彩霞;王伟;张丽芳;;我国复原力研究现状[J];校园心理;2010年05期
4 杨盈;;复原力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相关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徐敏;徐晓艳;;青少年复原力的结构及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6 夏斌;傅纳;;儿童、青少年复原力干预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11期
7 韦海燕;李正云;;灾后复原力及其干预的研究综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02期
8 高翔;郑日昌;;中学生复原力测评的三视角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9 罗增让;张昕;罗霄;;丧失、创伤及人类复原力[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11期
10 胡海利;张洪波;傅苏林;邵子瑜;;复原力与青少年发展及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怡群;王婷;刘鑫;谢晓非;;青少年复原力的保护因子与威胁因子:一个纵向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罗增让;;创伤后的复原力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毛淑芳;李伟健;;复原力对自我复原的影响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罗凤英;;论创伤后复原力及其构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5 蒋林洁;戴艳;;震后中学生的灾难暴露、家庭复原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安媛媛;伍新春;;灾难后青少年复原力问卷的修订以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磊;刘将;;城市民工子女复原力的现状及干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戴艳;郑日昌;;家庭复原力关键因素结构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蒋林洁;戴艳;;家庭复原力研究综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彤;;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亲子关系、复原力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哈佛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DianeL.Coutu;在劫难中找寻复原的力量[N];中国经营报;2008年
2 徐长江 张施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家庭复原力可使家庭转危为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解丽;怎样当个合格的管理者[N];人民邮电;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希望课程对儿童希望及复原力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蔚雯;高中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学业投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霞;流动儿童复原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韦海燕;大学生复原力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瑜;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毛淑芳;复原力对自我复原的影响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7 蒋林洁;震后中学生的灾难暴露、家庭复原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敏;中专生复原力的相关研究及干预实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湘萍;师范生复原力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冯啸;中学生情绪复原力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