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条件下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 ————基于自我损耗过程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02:23
当前,整个社会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关键期,诚信危机初显,其中大学生群体的诚信行为具有极强的“现实性”特点。立足于心理学视角,诸多学者认为失信行为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个体的人格特质、自我控制能力、利己主义、诚信认知水平等均构成了影响诚信水平的内部因素,而社会风气、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则是重要的外部因素。以往研究表明,失信行为是自我损耗后效的表现之一。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程度越高,更容易产生趋近动机,使个体更倾向于服务自身利益,做出利己行为,这表明自我损耗并不会减少自我控制的资源或能力,而是通过策略的转变起作用的,比如动机和注意力的转变。基于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自我损耗过程模型(the Process Model of Ego-depletion)为理论据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自我损耗和失信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该模型从动机和注意力转变的角度出发,为揭示自我损耗对个体失信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自我控制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诚信量表对河北省某高校406名大学生施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自我调节疲劳(慢性自我损耗)和诚信之间的关...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自我损耗
1.2 自我损耗的主要理论
1.2.1 资源有限理论
1.2.2 自我损耗过程模型(the Process Model of Ego-depletion )
1.3 失信行为
1.3.1 失信行为的定义
1.3.2 诚信的测量
1.4 奖励动机对自我损耗的影响
1.5 自我损耗与失信行为
1.6 奖励条件下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
第2章 问题提出
2.1 研究问题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意义
2.5 创新点
第3章 研究一自我调节疲劳对诚信的影响: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测量程序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3.4.4 是否独生的大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3.4.5 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检验
3.5 讨论
3.5.1 诚信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5.2 自我调节疲劳对诚信的预测作用
3.5.3 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第4章 研究二不同奖励情境中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研究
4.1 被试
4.2 实验材料
4.2.1 自我损耗材料
4.2.2 情绪状态测量工具
4.2.3 自我损耗有效性检验问卷
4.2.4 不同奖励情境中失信行为的测量材料
4.3 实验设计
4.4 实验程序
4.5 实验结果
4.5.1 自我损耗有效性检验
4.5.2 情绪状态检验
4.5.3 不同奖励情境中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
4.6 讨论
4.6.1 自我损耗与失信行为
4.6.2 自我损耗后效
第5章 研究三奖励易得性与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研究
5.1 被试
5.2 实验材料
5.2.1 自我损耗材料
5.2.2 情绪状态测量工具
5.2.3 自我损耗有效性检验问卷
5.2.4 奖励易得性条件下失信行为的测量材料
5.3 实验设计
5.4 实验程序
5.5 实验结果
5.5.1 自我损耗有效性检验
5.5.2 情绪状态检验
5.5.3 自我损耗与奖励易得性对失信行为的影响
5.6 讨论
5.6.1 自我损耗认知后效
5.6.2 自我损耗与奖励易得性对失信行为的作用机制
第6章 总讨论
6.1 自我调节疲劳与诚信的测量模型探讨
6.2 奖励刺激下自我损耗与失信行为关系研究
6.3 自我损耗后效的作用机制
6.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自我控制量表
附录2 自我调节疲劳量表
附录3 SDQ问卷诚信分量表
附录4 情绪评定量表
附录5 任务难度损耗疲劳量表
附录6 心理常识小测验题目
附录7 单词补充任务
附录8 单词拼写任务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753550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自我损耗
1.2 自我损耗的主要理论
1.2.1 资源有限理论
1.2.2 自我损耗过程模型(the Process Model of Ego-depletion )
1.3 失信行为
1.3.1 失信行为的定义
1.3.2 诚信的测量
1.4 奖励动机对自我损耗的影响
1.5 自我损耗与失信行为
1.6 奖励条件下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
第2章 问题提出
2.1 研究问题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意义
2.5 创新点
第3章 研究一自我调节疲劳对诚信的影响: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测量程序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3.4.4 是否独生的大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3.4.5 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检验
3.5 讨论
3.5.1 诚信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5.2 自我调节疲劳对诚信的预测作用
3.5.3 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第4章 研究二不同奖励情境中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研究
4.1 被试
4.2 实验材料
4.2.1 自我损耗材料
4.2.2 情绪状态测量工具
4.2.3 自我损耗有效性检验问卷
4.2.4 不同奖励情境中失信行为的测量材料
4.3 实验设计
4.4 实验程序
4.5 实验结果
4.5.1 自我损耗有效性检验
4.5.2 情绪状态检验
4.5.3 不同奖励情境中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
4.6 讨论
4.6.1 自我损耗与失信行为
4.6.2 自我损耗后效
第5章 研究三奖励易得性与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研究
5.1 被试
5.2 实验材料
5.2.1 自我损耗材料
5.2.2 情绪状态测量工具
5.2.3 自我损耗有效性检验问卷
5.2.4 奖励易得性条件下失信行为的测量材料
5.3 实验设计
5.4 实验程序
5.5 实验结果
5.5.1 自我损耗有效性检验
5.5.2 情绪状态检验
5.5.3 自我损耗与奖励易得性对失信行为的影响
5.6 讨论
5.6.1 自我损耗认知后效
5.6.2 自我损耗与奖励易得性对失信行为的作用机制
第6章 总讨论
6.1 自我调节疲劳与诚信的测量模型探讨
6.2 奖励刺激下自我损耗与失信行为关系研究
6.3 自我损耗后效的作用机制
6.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自我控制量表
附录2 自我调节疲劳量表
附录3 SDQ问卷诚信分量表
附录4 情绪评定量表
附录5 任务难度损耗疲劳量表
附录6 心理常识小测验题目
附录7 单词补充任务
附录8 单词拼写任务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753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5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