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认知评价在诱导的抑郁与注意偏向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19 10:54
目的:探讨大学生诱导的抑郁对注意偏向的影响以及认知评价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在校大学生80人,随机分配为诱导的抑郁组(n=40,接受抑郁的诱导过程)和对照组(n=40,进行同等时间的休息),其中有效被试74人(诱导的抑郁组38人,对照组36人)。采用2 (组别:诱导的抑郁组,对照组)×2 (探测点位置:异侧,同侧)混合设计,以认知评价为调节变量,注意偏向为因变量。用情绪诱导程序诱导抑郁,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用视觉模拟心境量表测量认知评价。结果:诱导的抑郁组的探测点位置异侧的反应时长于同侧[(374.1±62.0) ms vs.(367.8±60.9) ms,P<0.01],而对照组异侧与同侧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otstrap分析显示,认知评价在诱导的抑郁影响注意偏向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具有诱导的抑郁的大学生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认知评价在诱导的抑郁与注意偏向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工具
1.2.1 筛查工具
1.2.2 抑郁的诱导
1.2.3 诱导的抑郁的测量
1.2.4 注意偏向的测量
1.2.5 认知评价的测量
1.3 实验程序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被试筛查结果
2.2 抑郁的诱导效果
2.3 两组的注意偏向及认知评价得分比较
2.4 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
3 讨 论
本文编号:376512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工具
1.2.1 筛查工具
1.2.2 抑郁的诱导
1.2.3 诱导的抑郁的测量
1.2.4 注意偏向的测量
1.2.5 认知评价的测量
1.3 实验程序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被试筛查结果
2.2 抑郁的诱导效果
2.3 两组的注意偏向及认知评价得分比较
2.4 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
3 讨 论
本文编号:3765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6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