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际拒绝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介与调节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03 17:0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主动做出的使他人或群体受益的自愿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帮助和合作等。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交能力和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对增进个体间和群体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同伴在个体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加突出,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愈加明显。以往研究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甚至在青少年整个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个体的人际关系并不总是令自己满意,有时难免遭遇他人的拒绝或排斥,这种人际拒绝不利于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健康发展。那么,当青少年遭受到同伴拒绝时,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会受到影响吗?这种影响是如何产生的?本研究以成本-回报理论为基础,考察青少年遭受的人际拒绝与其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其中介和调节机制。总体来说,本研究包含两大部分。首先在实验室情境下,以276名七、八年级学生为被试(其中研究1-a 74名,研究1-b 76名,研究1-c 126名),通过实验操纵将被试随机分为受拒绝组和受欢迎组,通过被试自评测得被试的共情水平,接着通过实验任务考察被试的分享、助人和合作三种常见的亲社会行为。比较两组被试在共情和亲社会...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人际拒绝概述
        1.1.1 人际拒绝的内涵
        1.1.2 人际拒绝的相关理论
        1.1.3 人际拒绝的研究方法
    1.2 共情概述
        1.2.1 共情的内涵
        1.2.2 共情的相关理论
        1.2.3 共情的研究方法
    1.3 亲社会行为概述
        1.3.1 亲社会行为的内涵
        1.3.2 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理论
        1.3.3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方法
    1.4 情绪调节策略概述
    1.5 人际拒绝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1.5.1 人际拒绝与亲社会行为
        1.5.2 共情的中介作用
        1.5.3 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思路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设计
3 研究1:人际拒绝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
    3.1 研究1–a人际拒绝对青少年分享行为的影响:共情的中介作用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1.3 研究方法
        3.1.4 结果分析
        3.1.5 讨论
    3.2 研究1–b人际拒绝对青少年助人行为的影响:共情的中介作用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假设
        3.2.3 研究方法
        3.2.4 结果分析
        3.2.5 讨论
    3.3 研究1–c人际拒绝对青少年合作行为的影响:共情的中介作用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假设
        3.3.3 研究方法
        3.3.4 结果分析
        3.3.5 讨论
4 研究2:人际拒绝现状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4.1 研究2–a人际拒绝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同同伴地位的群体间亲社会行为的差异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假设
        4.1.3 研究方法
        4.1.4 结果与分析
        4.1.5 讨论
    4.2 研究2–b人际拒绝现状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共情的中介作用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假设
        4.2.3 研究方法
        4.2.4 结果与分析
        4.2.5 讨论
    4.3 研究2–c人际拒绝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共情的中介和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假设
        4.3.3 研究方法
        4.3.4 结果与分析
        4.3.5 讨论
5 研究总结
    5.1 总讨论
        5.1.1 青少年人际拒绝对亲社会行为的直接效应
        5.1.2 共情在青少年人际拒绝与亲社会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5.1.3 认知重评的调节作用
    5.2 总结论
    5.3 研究创新性和局限性
        5.3.1 研究创新性
        5.3.2 研究局限性
    5.4 教育启发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45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845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