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应用于教育的典范—苏珊·艾萨克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3 01:05
苏珊·艾萨克斯(1885-1948)是英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和教育家,她在促进精神分析与教育的结合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关于幼儿早期智力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成果,引起人们对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广泛关注。在理论方面,艾萨克斯是克莱因精神分析学说的忠实追随者,她继承了克莱因关于婴儿的潜意识幻想学说,探讨了幼儿的原始自我中心态度、攻击行为与友善行为及其深层根源、心理性欲的发展与表现,从教育实践上对克莱因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作了论证与发展。在实践方面,她创办了麦芽屋学校,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早期教育模式,将儿童精神分析思想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她运用潜意识幻想、压抑、升华等精神分析原则来说明儿童心理的发展,用分析师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她认为儿童的自主性发展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成人和早期教育教师的角色就是引导儿童进行游戏。尽管她所创办的学校仅仅维持了五年,但她对幼儿早期教育却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艾萨克斯身兼精神分析学家和教育学家于一身,她的工作既促进了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推动了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架设了精神分析与教育之问的桥梁,成为精神分析应用于教育的典范。但是,她的思...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生平与著作
1.1 学术生平
1.1.1 青少年时代
1.1.2 大学时代
1.1.3 走向儿童教育和精神分析
1.2 主要著作
第2章 思想来源
2.1 英国与欧洲的教育改革运动
2.2 福禄贝尔与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2.3 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吸收与批判
2.4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学思想的启迪
第3章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幼儿社会性发展
3.1 幼儿的社会关系
3.1.1 原始自我中心态度
3.1.2 敌意与攻击
3.1.3 友善与合作
3.2 幼儿心理性欲及其发展
3.2.1 幼儿的性欲
3.2.2 幼儿性欲的发展
3.2.3 挫折与内疚
3.2.4 超我与潜意识幻想
3.3 幼儿心理性欲的主要表现
3.3.1 口欲和施虐
3.3.2 肛门和尿道兴趣与攻击
3.3.3 性暴露欲与性好奇
3.3.4 性交和攻击
3.3.5 手淫
3.3.6 家庭游戏与对孩子和婚姻的看法
3.3.7 阉割恐惧
3.3.8 “舒适的地方”
第4章 实践教育的理想
4.1 梦想照进现实——麦芽屋学校
4.1.1 学校的起源
4.1.2 组织与设施
4.1.3 学生生源
4.1.4 教学规章
4.1.5 教育目标
4.2 幼儿智力的发展
4.2.1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构造”的研究
4.2.2 艾萨克斯与皮亚杰的分歧:成熟与经验的关系
4.2.3 皮亚杰对艾萨克斯观点的回应
4.2.4 麦芽屋学校的终结
第5章 一例四岁儿童的急性精神焦虑个案
5.1 早期经验
5.2 诊断评估
5.3 创伤事件及其分析
5.3.1 创伤事件
5.3.2 外部现实与潜意识幻想
5.3.3 主要的焦虑
5.3.4 退行与幻觉
5.4 修复与升华
5.5 案例评价
第6章 简要评价
6.1 主要贡献
6.1.1 架设了精神分析与教育的桥梁
6.1.2 主张自由游戏的早期教育观
6.1.3 论证和发展了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
6.1.4 回归了的质性研究方法
6.2 主要局限
6.2.1 缺乏理论创新性
6.2.2 具有泛性论的局限
6.2.3 研究方法的局限
6.3 主要影响
6.3.1 对英国和世界早期教育运动的影响
6.3.2 对英国精神分析协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62395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生平与著作
1.1 学术生平
1.1.1 青少年时代
1.1.2 大学时代
1.1.3 走向儿童教育和精神分析
1.2 主要著作
第2章 思想来源
2.1 英国与欧洲的教育改革运动
2.2 福禄贝尔与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2.3 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吸收与批判
2.4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学思想的启迪
第3章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幼儿社会性发展
3.1 幼儿的社会关系
3.1.1 原始自我中心态度
3.1.2 敌意与攻击
3.1.3 友善与合作
3.2 幼儿心理性欲及其发展
3.2.1 幼儿的性欲
3.2.2 幼儿性欲的发展
3.2.3 挫折与内疚
3.2.4 超我与潜意识幻想
3.3 幼儿心理性欲的主要表现
3.3.1 口欲和施虐
3.3.2 肛门和尿道兴趣与攻击
3.3.3 性暴露欲与性好奇
3.3.4 性交和攻击
3.3.5 手淫
3.3.6 家庭游戏与对孩子和婚姻的看法
3.3.7 阉割恐惧
3.3.8 “舒适的地方”
第4章 实践教育的理想
4.1 梦想照进现实——麦芽屋学校
4.1.1 学校的起源
4.1.2 组织与设施
4.1.3 学生生源
4.1.4 教学规章
4.1.5 教育目标
4.2 幼儿智力的发展
4.2.1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构造”的研究
4.2.2 艾萨克斯与皮亚杰的分歧:成熟与经验的关系
4.2.3 皮亚杰对艾萨克斯观点的回应
4.2.4 麦芽屋学校的终结
第5章 一例四岁儿童的急性精神焦虑个案
5.1 早期经验
5.2 诊断评估
5.3 创伤事件及其分析
5.3.1 创伤事件
5.3.2 外部现实与潜意识幻想
5.3.3 主要的焦虑
5.3.4 退行与幻觉
5.4 修复与升华
5.5 案例评价
第6章 简要评价
6.1 主要贡献
6.1.1 架设了精神分析与教育的桥梁
6.1.2 主张自由游戏的早期教育观
6.1.3 论证和发展了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
6.1.4 回归了的质性研究方法
6.2 主要局限
6.2.1 缺乏理论创新性
6.2.2 具有泛性论的局限
6.2.3 研究方法的局限
6.3 主要影响
6.3.1 对英国和世界早期教育运动的影响
6.3.2 对英国精神分析协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62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96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