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互动中的幸福感:自主性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亲社会互动中的幸福感:自主性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亲社会行为 幸福感 自主动机 自主性 旁观者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人际互动中对他人、群体及社会有益的积极行为,是个体获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但只有满足个体自主性需要的亲社会行为才能提升亲社会互动中的行为实施者、行为接受者及旁观者的幸福感,促进个体间积极的人际关系。行为实施者通过自主动机增加幸福感;行为接受者一方面因接受实施者自主的亲社会恩惠而产生感恩之情,另一方面因自身自主性需要得到满足而获得幸福感;旁观者作为潜在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通过观察施-受双方的积极行为和感受,参与亲社会行为的传递。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幸福感 自主动机 自主性 旁观者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36B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XLX00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项目(PXM2014_014202_07_000067)资助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客观生活的整体性评估(Diener,2000,2012)。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如何提高幸福感成为研究者和社会大众关心的重要话题。近年来,积极心理学从关注人的快乐满意体验转向关注人生的丰盈蓬勃发展(TovDiener,2013)。Seligman(2012)提出了幸福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庆鹏;寇_g;;自我增强取向下的亲社会行为:基于能动性和社交性的行为路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美侨;静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2 张剑;王浩成;刘佳;;时间压力与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性绩效影响的情景模拟实验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9期
3 王建芬;徐晔星;王丽丽;吴菲;;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04期
4 刘玉新;张建卫;彭凯平;;工作家庭冲突视角下怠工行为的心理机制: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决定倾向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5期
5 蔡永红;申晓月;;教师的教学专长——研究缘起、争议与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王丽平;韩二伟;黄娜;;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敬业度的跨层次影响——基于组织嵌入和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汪依桃;;传承感恩文化 探究感恩教育模式[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S1期
8 魏昶;许倩;陈晓明;安晓镜;;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感戴、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6期
9 史运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模式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4年14期
10 董雅楠;韩旭;杨博;贾佳;;心理资本对个体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的个案研究——以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茅宁;丁德明;廖飞;;员工绩效测量机制属性感知对商业银行信息工作激励效果的调节作用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娜利;供应链环境下客户知识协同获取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苏娜;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汪海彬;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特点及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葛徐;基于资源观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激励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6 龙永红;互惠利他链:官民慈善组织资源动员的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辜红;奢侈品产品属性对持续满意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美爱;基于休闲学视角的市民幸福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杨芳;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健康促进的感恩模型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10 陈宁;教师的情绪预测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振旺;大学生感恩特质的量表及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静;企业员工工作投入的现状调查及成因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娟;基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的员工敬业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孙垠;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志叶;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的自主性支持[D];浙江大学;2006年
6 钱慧;中学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定升;感恩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8 董霞;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甘启颖;大学生感恩心理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夏惟怡;自我决定就业动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康;曾祥春;;结果程度和熟悉性对助人意愿的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许金声,A·马斯洛;让我们恢复感激意识[J];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01期
3 张晶晶;杨立昊;;感恩概念及其脑机制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汤琪;包建;;感恩与幸福感的关系综述[J];沧桑;2011年01期
5 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年01期
7 廖飞;;感恩的价值及其培养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8 胡瑜;孙灯勇;;感恩:人格研究的新专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马云献,扈岩;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李晓巍;胡心怡;王萍萍;赵静;黄婧媛;刘力;;人际关系对归因过程及助人意愿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振旺;大学生感恩特质的量表及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汤琪;研究生感恩心理问卷的初步编制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艳春;大学生感悟社会支持和感戴的现状调查及其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5 鲁铁汉;大学生感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班兰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感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玲玲;心理生理视角下青少年爱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衍美;应用书信疗法对职校生的感恩干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分析及其教学探讨[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夏勉;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2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3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4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胡金生,杨丽珠;当前日本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动向[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6 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赵章留,安桂玲;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8 朱丹,李丹;初中学生道德推理、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9 宗爱东;;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高树昱;李庆功;;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寇_g;;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宏利;张雷;;严厉型父母教养与同伴接受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测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福兰;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N];光明日报;2012年
9 赵建军;从容走向未来的行为密码[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继波;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彤;虚拟社区中研究生亲社会行为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金梅;不同虚拟内疚类型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程,
本文编号:534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3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