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农村自杀遗族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5:31

  本文关键词:农村自杀遗族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丧亲 自杀遗族 应对方式 病例对照


【摘要】:目的:通过对自杀遗族与意外和疾病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对比研究,探索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共性和自杀遗族应对方式的特性,以及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为丧亲遗族恢复正常的生活和保持身心健康提供新的方向,同时为进一步开展中国农村自杀预防和干预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辽宁省大连市某县市内,随机选取8个乡镇作为被试取样现场,收集死亡时间在2006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5年间所有自杀死亡、意外事故死亡和疾病死亡的目标人,选取1-3名目标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四级亲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SSI-CV)、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及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为研究工具,对获取的254例自杀遗族、100例意外丧亲遗族、111例疾病丧亲遗族,共465例丧亲遗族进行现场一对一的半结构心理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估研究。结果:(1)三组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其它因子相比,得分均最高,且三组得分无显著差异。三组丧亲遗族在应对方式自责(F=3.391,p=0.035)、退避(F=3.279,p=0.039)和合理化(F=4.785,p=0.009)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自杀遗族在这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意外丧亲组或者疾病丧亲组。(2)丧亲遗族不同性别间的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t=5.420,p=0.000)、自责(t=-2.657,p=0.008)、幻想(t=-2.306,p=0.022)退避(t=3.418,p=0.001)和合理化(t=-3.694,p=0.000)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性丧亲遗族在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性,而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性。(3)不同年龄段的自杀遗族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F=3.605,p=0.007)、求助(F=2.523,p=0.042)和合理化(F=3.752,p=0.006)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杀丧亲遗族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有下降趋势,但得分比其它因子高,其次为退避因子。(4)自杀丧亲遗族四类亲属的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F=3.651,p=0.013)、自责(F=2.864,p=0.037)和合理化(F=3.755,p=0.012)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意外丧亲遗族四类亲属的应对方式仅在自责(f=4.602,p=0.005)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疾病丧亲遗族四类亲属的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f=4.573,p=0.005)、自责(f=3.239,p=0.025)、求助(f=3.609,p=0.016)、退避(f=4.169,p=0.008)和合理化(f=2.880,p=0.039)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上,自杀遗族与意外丧亲遗族中的子女得分最高,而疾病丧亲遗族中的兄弟姐妹得分最高。在自责、幻想因子上,三组丧亲遗族中的配偶得分最高。(5)疾病丧亲遗族不同丧亲时间在应对方式求助因子(f=4.938,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遗族均无显著差异。(6)在465例农村丧亲遗族中,有精神疾病者294例,占63.2%。无精神疾病的丧亲遗族在自责(t=-6.862,p=0.000)、幻想(t=-3.570,p=0.000)、退避(t=-3.150,p=0.002)和合理化因子(t=-4.377,p=0.000)上得分显著低于有精神疾病的丧亲遗族。在求助因子(t=2.082,p=0.038)上得分显著高于有精神疾病的丧亲遗族。(7)在465例农村丧亲遗族中,有自杀意念者为128例,占27.5%。无自杀意念组在应对方式解决问题(t=3.871,p=0.000)因子上显著高于有自杀意念组,在自责(t=-10.658,p=0.000)、幻想(t=-6.652,p=0.000)、退避(t=-2.686,p=0.007)和合理化(t=-7.249,p=0.000)因子上显著低于有自杀意念组。(8)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开放性、尽责性因子,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朋友支持因子以及性别进入以成熟应对方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模型,模型修正后的拟合优度r2=0.469。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模型修正后的拟合优度r2=0.287,进入方程的因子有神经质、自杀意念、精神疾病和亲属类别。结论:(1)农村丧亲遗族主要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以“解决问题”为共同特征,而自杀丧亲遗族更多的采用自责、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2)男性丧亲遗族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应对方式,而女性更倾向于采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3)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杀丧亲遗族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会逐渐减少。(4)自杀遗族与意外丧亲遗族中的子女更多的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而疾病丧亲遗族中采用成熟应对方式最多的是兄弟姐妹。配偶丧亲遗族更多的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5)农村丧亲遗族所采用的应对风格趋于稳定。(6)有精神疾病和自杀意念的丧亲遗族更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无精神疾病和自杀意念的丧亲遗族更倾向于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7)人格中的外倾性、开放性、尽责性,男性和社会支持能够更好的预测成熟的应对方式。(8)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研究对于心理预防和干预的启示是,农村丧亲遗族的心理危机干预适合在平常提高其积极的应对危机的意识,防患于未然,尤其是丧亲后的哀伤辅导以及自杀预防与干预更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丧亲 自杀遗族 应对方式 病例对照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5.67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7
  • 材料和方法17-21
  • 1. 研究对象17-18
  • 1.1 抽样方法17-18
  • 1.2 被试纳入与排除标准18
  • 2. 研究方法18
  • 2.1 访谈时间18
  • 2.2 访谈人员培训18
  • 3 研究工具18-20
  • 4 统计方法20-21
  • 5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21
  • 结果21-34
  • 1. 三组丧亲遗族一般人口学特征21-22
  • 2. 三组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比较22-23
  • 3. 三组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23-25
  • 4. 三组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年龄差异比较25-26
  • 5. 三组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亲属类别差异比较26-28
  • 6. 三组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丧亲时间差异比较28-29
  • 7. 有无精神疾病的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29-30
  • 8. 有无自杀意念的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30
  • 9. 丧亲遗族应对方式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30-34
  • 讨论34-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8
  • 综述48-69
  • 参考文献63-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华;;丧亲者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J];社会福利;2006年06期

2 汪小容;高飞;;对地震中丧亲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徐洁;陈顺森;张日f;张雯;;丧亲青少年哀伤过程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9期

4 唐信峰;贾晓明;;农村丧亲个体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5 海明威;;真正的高贵[J];时代英语(高二);2009年01期

6 海明威;;真正的高贵[J];学习博览;2010年07期

7 孔令秋;走出“丧亲”的泥沼[J];心理世界;2000年07期

8 卫小将;何芸;;死亡、丧恸与调适——“5.12”灾后丧亲青少年哀伤辅导[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Z1期

9 尉玮;王建平;何丽;谢秋媛;唐苏勤;;哀伤认知问卷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10 胡茂荣;陈晋东;;灾后受伤丧亲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治疗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丽云;周燕雯;;香港华人丧亲经历[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胡茂荣;陈晋东;;灾后受伤丧亲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治疗报告[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洁;张日f;;复杂哀伤丧亲青少年的箱庭治疗过程和效果个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柳葳;翟羽佳;石林;;现代中国的死亡观与丧葬仪式及其对丧亲者的影响初探[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傅静;赖红梅;谭道玉;;引导丧亲者走过悲伤:1例中年丧偶女性居丧期心理护理案例报告[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冯斌;;老年人的居丧反应[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冯斌;;老年人的居丧反应与对策[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覃卓燕 本报记者 刘芬;失去亲人如何预防身心疾患[N];北京科技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博;农村自杀遗族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万春;梭戛地区“长角苗”族应对丧亲危机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文文;丧亲大学生延长哀伤状况及其哀伤辅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虹;254例农村自杀遗族悲伤体验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5 伊凤;悲伤体验问卷(GEQ)中文版的修订及信度效度检验[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9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99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