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单通道与双通道的纯粹接触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10 11:11

  本文关键词:单通道与双通道的纯粹接触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纯粹接触效应 非新异刺激 单通道 双通道 偏好水平


【摘要】:纯粹接触效应是指某个刺激,个体接触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对其产生偏好的一种社会学效应。许多心理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该效应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注重通过改变刺激变量来观测纯粹接触效应的产生机制,很少有人涉及到听觉通道和双通道的纯粹接触效应研究。纯粹接触效应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商家在推广自己产品的时候,都需要通过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如果能够很好的运用纯粹接触效应的产生机制来进行广告设计,这将大大提高广告的效用。因此本研究采用非新异刺激(中性词和负性词)为刺激材料,在单通道和双通道条件下对纯粹接触效应进行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采用中性词和负性词作为刺激材料,在视觉阈下呈现的条件下,对被试的纯粹接触效应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同样采用中性词和负性词作为刺激材料,并在听觉阈下呈现条件下对被试的纯粹接触效应进行研究。第三部分是以中性词和负性词作为刺激材料,在视听双通道阈下条件下,对被试进行纯粹接触效应的研究。通过这三部分的实验,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采用中性词和负性词作为刺激材料,在视觉阈下呈现的条件下,对被试的纯粹接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性词中性词相对于负性词来说产生了较高的偏好水平,即中性词可以产生纯粹接触效应,而负性词无法产生该效应(2)采用中性词和负性词作为刺激材料,并在听觉阈下呈现条件下对被试的纯粹接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性词相对于负性词来说产生了较高的偏好水平,即中性词可以产生纯粹接触效应,而负性词同样无法产生该效应。(3)采用中性词和负性词作为刺激材料,在视听双通道阈下条件下,对被试进行纯粹接触效应的研究。结果发现,双通道中性词的纯粹接触效应相对于单通道来说更显著,偏好水平更高;而负性词则显示出了更低的偏好水平。
【关键词】:纯粹接触效应 非新异刺激 单通道 双通道 偏好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文献综述9-18
  • 1.1 定义9
  • 1.2 纯粹接触效应的表现形式9-10
  • 1.2.1 单调上升型9
  • 1.2.2 倒 U 型9-10
  • 1.3 纯粹接触效应的理论模型10-13
  • 1.3.1 拮抗过程模型(opponent-process model)11
  • 1.3.2 知觉流畅性 / 错误归因模型 (perceptualfluency/misattribution model)11
  • 1.3.3 双因素模型(two-factor model)11-12
  • 1.3.4 修正双因素模型(modified two-factor model)12
  • 1.3.5 唤醒模型(arousal model of exposure effect)12
  • 1.3.6 加工水平模型(levels-of-processing model)12-13
  • 1.4 纯粹接触效应的影响因素13-17
  • 1.4.1 不同的实验情景13-14
  • 1.4.2 不同刺激材料14-16
  • 1.4.3 刺激呈现次数与时间16
  • 1.4.4 被试变量16-17
  • 1.5 纯粹接触效应的研究范式17-18
  • 1.5.1 经典范式17
  • 1.5.2 一般范式17
  • 1.5.3 情感启动范式17-18
  • 1.6 纯粹接触效应的测量方法18
  • 1.6.1 对比判断18
  • 1.6.2 偏好评定18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18-22
  • 2.1 问题的提出18-20
  • 2.2 研究假设20
  • 2.3 研究内容20-21
  • 2.4 研究意义21-22
  • 2.4.1 理论意义21
  • 2.4.2 实践意义21-22
  • 3 中性词、负性词在视觉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22-29
  • 3.1 实验一:中性词在视觉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22-25
  • 3.2 实验二:负性词在视觉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25-29
  • 4 中性词、负性词在听觉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29-36
  • 4.1 实验一:中性词在听觉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29-32
  • 4.2 实验二:负性词在听觉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32-36
  • 5 中性词、负性词在双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36-43
  • 5.1 实验一:中性词在双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36-39
  • 5.2 实验二:负性词在双通道上的纯粹接触效应39-43
  • 6 综合讨论43-46
  • 6.1 听觉通道能够产生纯粹接触效应43
  • 6.2 单通道纯粹接触效应的产生机制43-45
  • 6.3 纯粹接触效应在视听通道的整合45-46
  • 7 研究结论与创新46-47
  • 7.1 结论46
  • 7.2 创新46-47
  • 8 不足和展望47-48
  • 8.1 研究不足47
  • 8.2 展望47-48
  • 9 参考文献48-53
  • 10 附录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向阳;钟毅平;;刺激呈现次数和位置对纯粹接触效应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2 金翊翔;罗跃嘉;;中性词和负性词的纯粹接触效应[J];心理学报;2011年07期

3 郭力平,杨治良;关于纯粹接触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5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岚茜;单通道与双通道的纯粹接触效应[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秦淑涛;中性词和负性词纯粹接触效应的ERP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50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50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9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