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关系一体论
本文关键词:网络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关系一体论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人际关系 现实人际关系 延展论 弱离论 一体论
【摘要】:当前"网络"与"现实"人际关系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为"延展论",认为网络人际关系是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和拓展;另一种为"弱离论",认为网络人际关系是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弱化和疏离。笔者在梳理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体论"的观点,即"网络人际关系一体于现实人际关系",并从"网络人际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人的本质的核心观点"、"网络人际关系从本质上来源于现实人际关系,是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射和延伸"及"网络人际关系向现实人际关系的回归"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网络人际关系 现实人际关系 延展论 弱离论 一体论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11JZD006)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1月公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周燕;黄朝峰;;SNS网站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与分析——以“人人网”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李薇菡,罗艺方,黄建榕;试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葛宜林;;网络交往与网络信任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黄利会;;从网上聊天看大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对武汉地区七所高校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陈秋珠;;网络人际关系性质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家;2006年02期
6 姚锦云;;IM人际传播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基于路径分析的QQ人际传播模型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年03期
7 柳群英;从OICQ透析网络人际关系[J];现代情报;2004年12期
8 王德芳;余林;;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9 李靖,赵郁金;上网爱好程度、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李锦峰,滕福星;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资姿;网络伦理与既有伦理的差异与联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桂亭;;交往的两重性:网络虚拟主体间性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张丽;论网络技术的文化特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赵会娜;杨曦;;试论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问题与对策[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6期
5 李元;;网络信息共享与信息独占问题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九海;;博客的文化特征分析[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7 薛伟莲;李晓娇;;学生网络伦理的热点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伟;;赛博空间的概念辨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9 王玲珍;;虚拟世界对大学生道德的促进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邱均平;陈远;邹晶;;从“草根”角度谈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阳秀英;李新影;;网络活动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曹之杰;;学习方式变化不可替代的双重性——常州市局前街小学“e学习”研究探索之路[A];201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化学习现场观摩研讨论文集[C];2013年
5 刘芬;;鼠标下的真与善[A];华章(2014)[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冯粤;公民信息权利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屈勇;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晓辉;信息权利推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旭;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10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良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3 秦子淮;人学视野中的信息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马继;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谢冬辉;网络暴力事件与网络围观[D];南昌大学;2010年
6 成盼盼;论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归属[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7 廖永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晓敏;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迪洋;社会学视域下的人肉搜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缪赤彤;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铭怡;章晓云;黄峥;张智丰;聂晶;;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IRDI)的初步编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6年02期
2 李国华,仇小敏;论网络交往对人的发展的二重效应[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叶新东;朱少华;;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学习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王轶;;校园SNS网站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东南传播;2008年11期
5 汤建影,黄瑞华;基于网络人际关系的E-mail问卷调查方法及仿真[J];系统工程;2004年05期
6 郝文清,吴远;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马宁;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机制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黄文玲,李锐锋;网络文化的价值特性及其发展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宋巨盛;互联网对现代人际交往影响的社会学分析[J];江淮论坛;2003年05期
10 郑思明,程利国;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看青少年的人际关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孙晓军;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姚锦云;大学生QQ人际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珂;佐斌;;网络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关系一体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653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5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