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人依恋个体对人际反馈信息的注意偏向机制及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成人依恋个体对人际反馈信息的注意偏向机制及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成人依恋类型 人际反馈信息 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矫正
【摘要】:早期亲子经验使个体逐渐形成了“内部工作模型”,它会潜意识的、自动化运行,从而影响个体将会关注的哪些信息、如何解释对生活事件以及选择进一步加工哪些信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成人依恋,可以反映出“内部工作模型”如何影响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不同人际信息的注意偏向。个体面对负性信息时,不同成人依恋类型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安全依恋模式的个体会采取初级依恋策略,而非安全依恋模式的个体会采取的次级依恋策略。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成人依恋关系中,不同成人依恋个体对人际反馈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以及注意训练矫正依恋焦虑个体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研究方法:本研究包含三个实验,采用成人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S)来筛选被试的成人依恋类型,如下:实验一,通过4(组别:成人依恋类型)×3(词语类型:积极、消极、中性)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选用积极人际反馈词、消极人际反馈词和中性人际反馈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点探测范式考察不同成人依恋类型个体对不同人际反馈信息的注意偏向。实验二,通过4(组别:成人依恋类型)×3(词语类型:积极、消极、中性)×2(线索类型:有效、无效)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使用实验一中的词语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范式考察不同成人依恋类型个体对不同人际反馈信息的注意偏向内在机制。实验三,通过2(组别:注意偏向训练组、对照组)×2(时间:前测、后测)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使用实验一中的词语作为注意偏向矫正程序的材料。采用点探测范式作为注意偏向训练任务,从实验二中选取过度型依恋个体作为被试,对其进行注意偏向训练。研究结果:(1)安全型依恋个体和冷漠型依恋个体对不同的人际反馈信息均无产生注意偏向(F(2,42)=0.02,p0.05;F(2,46)=1.95,p0.05);过度型依恋个体和恐惧型依恋个体对消极人际反馈信息均表现出注意偏向p0.05)。(2)在有效提示线索下,被试对靶刺激的反应时明显短于无效提示线索下(F(1,96)=18.07,p0.001);有效提示线索下,过度型依恋个体对消极人际反馈信息的反应时要显著快于对中性词的反应时(p0.05);在无效提示线索下,恐惧型依恋个体对消极人际反馈信息的反应时要显著慢于对中性词语的反应时(p0.05)。(3)注意偏向训练组后侧的注意偏向值显著小于前测的(t=2.62,p0.05);对照组后侧的注意偏向值与前测的两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2.05,p0.05)。研究结论:(1)个体对不同人际反馈信息的注意偏向会受到成人依恋类型差异的影响。(2)安全型依恋个体和冷漠型依恋个体对不同人际反馈信息均无注意偏向;过度型依恋个体对消极人际反馈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源于注意警觉;而恐惧型依恋个体对消极反馈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源于注意维持。(3)通过注意偏向矫正,过度型依恋个体对负性人际反馈信息的注意偏向有所降低。
【关键词】:大学生 成人依恋类型 人际反馈信息 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矫正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4
- 第1章 文献综述14-28
- 1.1 成人依恋的研究综述14-20
- 1.1.1 成人依恋的概述14-15
- 1.1.2 依恋理论的取向15-16
- 1.1.3 成人依恋内部工作模式16-18
- 1.1.4 成人依恋的类型18-19
- 1.1.5 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19-20
- 1.2 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20-28
- 1.2.1 注意偏向的概述20-21
- 1.2.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21-22
- 1.2.3 成人依恋与注意偏向关系的研究22-24
- 1.2.4 注意偏向的矫正研究24-28
- 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案28-32
- 2.1 问题提出28-29
- 2.2 研究目的与假设29
- 2.3 研究方案29-30
- 2.4 研究意义30-32
- 2.4.1 理论意义30-31
- 2.4.2 实践意义31-32
- 第3章 实验一:不同成人依恋类型个体对人际反馈信息的注意偏向32-42
-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32
- 3.1.1 研究目的32
- 3.1.2 研究假设32
- 3.2 研究方法32-36
- 3.2.1 研究对象32-33
- 3.2.2 实验材料33-34
- 3.2.3 实验设计34
- 3.2.4 实验程序34-36
- 3.2.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6
- 3.3 结果与分析36-38
- 3.3.1 不同组别在点探测实验上的反应时36-37
- 3.3.2 组别对不同类型词语反应时的方差分析37-38
- 3.4 讨论38-42
- 3.4.1 安全型依恋个体对人际反馈信息无注意偏向39
- 3.4.2 过度型依恋个体对负性信息存在注意偏向39-40
- 3.4.3 恐惧型依恋个体对负性信息存在注意偏向40-41
- 3.4.4 冷漠型依恋个体对人际反馈信息无偏向性41-42
- 第4章 实验二:不同成人依恋类型个体对人际反馈信息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42-50
-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42
- 4.1.1 研究目的42
- 4.1.2 研究假设42
- 4.2 研究方法42-45
- 4.2.1 研究对象42
- 4.2.2 实验材料42-43
- 4.2.3 实验设计43
- 4.2.4 实验程序43-44
- 4.2.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4-45
- 4.3 结果分析45-47
- 4.3.1 组别在不同线索和不同词语类型下的反应时45
- 4.3.2 组别在不同线索和不同词语类型下的反应时的方差分析45-47
- 4.4 讨论47-50
- 4.4.1 过度型依恋对消极反馈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源于注意警觉47-48
- 4.4.2 恐惧型依恋对消极反馈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源于注意维持48-50
- 第5章 实验三:依恋焦虑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训练50-56
-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50
- 5.1.1 研究目的50
- 5.1.2 研究假设50
- 5.2 研究方法50-52
- 5.2.1 研究对象50
- 5.2.2 实验材料50-51
- 5.2.3 实验设计51
- 5.2.4 实验程序51-52
- 5.2.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2
- 5.3 结果与分析52-53
- 5.3.1 两组前后测的注意偏向分数52
- 5.3.2 组别与时间对注意偏向的方差分析52-53
- 5.3.3 两组前后测注意偏向分数t检验53
- 5.4 讨论53-56
- 第6章 总讨论与结论56-60
- 6.1 总讨论56-57
- 6.2 结论57
- 6.3 创新点与不足57-60
- 6.3.1 研究创新57-58
- 6.3.2 研究不足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70
- 致谢70-72
- 附录72-74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芳武;反馈信息在教学中的作用[J];高等中医教育研究;1985年00期
2 梁少雄,郭强,唐玉梅;反馈信息控制法在田径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函授通讯;2002年02期
3 董兆君;课堂教学中得到学生反馈信息的必要条件[J];医学教育;1988年04期
4 石韫琳,王秀芳;科学利用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J];辽宁体育科技;1995年S1期
5 ;读者·作者·编者[J];英语知识;1996年03期
6 朱万泽;王素瑛;;我院本科91级英语4级统考反馈信息分析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7 ;世纪之交全国美术图书大联展反馈信息[J];美术之友;2001年01期
8 Joe Edwards;剑气箫心;;一架红木钢琴[J];英语自学;2007年10期
9 李金松;;利用反馈信息 实现最佳调控——从信息论的角度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湖南教育;1987年Z1期
10 邹滢;;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艺术[J];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前言[A];《圆明园》学刊第十七期——庆祝中国圆明园学会成立35周年特刊[C];2014年
2 杜佳林;刘伟;韩智平;;关于《质量控制反馈信息处理》软件的论述[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3 彭朝霞;;浅谈如何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素质[A];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正阳县职业高中 李杰婷;探索体育教学的最佳方法[N];驻马店日报;2010年
2 郝纪芸;合理利用顾客反馈信息[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3 阳信第二高级中学 袁爱国;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N];学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品;外援价格趋高俱乐部理性应对[N];中国体育报;2008年
5 孟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代重凯;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问[N];学知报;2010年
6 山东 刘福浩;打印信息跟我走[N];电脑报;2004年
7 河北省玉田县亮甲店镇韩家林中学 邱春生;体育教学妙用反馈教学法[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倩;不同成人依恋个体对人际反馈信息的注意偏向机制及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毛牡丹;基于多面Rasch模型数据分析的个性化反馈信息对减少评分员差异性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3 胡勇;通机产品售后质量反馈信息网络化协同处理支持系统[D];重庆大学;2011年
4 丁绒;电子商务中在线信誉反馈信息的跨系统使用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8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5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