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对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干预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对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干预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初中生 人际关系困扰 意象对话技术 团体干预
【摘要】:人际关系困扰是目前我国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困扰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健全,造成心理疾病。农村初中生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各方面心理支持获得较少,留守学生数量增多,因此人际关系困扰问题尤为突出。找到对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能有效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以山东省诸城地区的两所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初一到初三共15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571份有效问卷,借以了解目前农村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在47名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中按照自愿原则随机筛选30名被试接受团体意象对话干预研究,总结归纳出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的意象规律,并根据此规律制定干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将30名参与团体意象对话干预的被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干预组共接受12次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干预,为期12周,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对照组同时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结束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被试的人际关系困扰水平进行后测,以此论证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对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农村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普遍存在,轻度人际关系困扰占62.5%,中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占29.2%,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占8.3%。(2)农村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水平在年级上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初二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水平最高,其次为初三学生,初一学生困扰水平最低。(3)单亲家庭学生和留守学生在四个维度上均表现出更高的困扰水平;除人际交谈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外,男生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维度的困扰水平要高于女生,在人际交际与交往维度上则低于女生。(4)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意象特点为:冲突明显,表现为异性意象之间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意象矛盾突出等;情感淡漠,表现为意象缺乏生命力,对待意象缺少耐心等;缺乏自信,表现为指代自身意象弱小,较难改变所处困境等。(5)干预组在干预后,所有被试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均有显著下降,且在各维度中,干预后的被试困扰水平均低于被试干预前水平,干预组前后测差异显著(p<0.01)。(6)对照组前后测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各维度前后测除人际交谈一项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人际交谈维度有较好地干预效果,但对总分以及其它三个维度的干预效果不理想。(7)干预组与对照组前测分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被试同质,接受干预后后测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对农村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且干预效果优于团体心理辅导。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人际关系困扰 意象对话技术 团体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8
- 1 前言8-10
- 2 文献综述10-25
- 2.1 人际关系10-13
- 2.1.1 概念界定10
- 2.1.2 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研究现状10-13
- 2.2 人际关系困扰13-16
- 2.2.1 人际关系困扰概念界定13
- 2.2.2 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研究13-14
- 2.2.3 人际关系困扰的团体干预14-15
- 2.2.4 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干预研究15-16
- 2.3 意象对话技术16-20
- 2.3.1 意象对话技术介绍16-17
- 2.3.2 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依据17
- 2.3.3 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原理17-18
- 2.3.4 意象对话技术的操作和干预流程18-19
- 2.3.5 意象对话技术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可能性19
- 2.3.6 意象对话技术与无意识19-20
- 2.4 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在心理干预中应用的研究现状20-23
- 2.4.1 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0-21
- 2.4.2 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1-22
- 2.4.3 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对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干预的可行性研究22-23
-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23-25
- 3 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调查研究25-36
- 3.1 研究设计25-27
- 3.1.1 研究目的25
- 3.1.2 研究假设25
- 3.1.3 研究对象25-26
- 3.1.4 研究工具26-27
- 3.1.5 研究方法27
- 3.1.6 数据处理27
- 3.2 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结果27-32
- 3.2.1 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27-29
- 3.2.2 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差异状况29-32
- 3.3 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的讨论与分析32-36
- 3.3.1 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基本情况32-33
- 3.3.2 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差异性33-36
- 4 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对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干预研究36-60
- 4.1 研究设计36-41
- 4.1.1 研究目的36
- 4.1.2 研究假设36
- 4.1.3 研究对象36
- 4.1.4 研究工具36-37
- 4.1.5 研究方法37
- 4.1.6 干预程序37-38
- 4.1.7 干预思路及干预方案38-41
- 4.1.8 数据处理41
- 4.2 具体干预过程41-48
- 4.2.1 建立关系阶段41
- 4.2.2 心理状况调整阶段41-42
- 4.2.3 人际关系困扰干预阶段42-45
- 4.2.4 完善自我阶段45-46
- 4.2.5 总结结束阶段46-47
- 4.2.6 追踪回访期47-48
- 4.3 重度人际关系困扰意象的总体状况48-51
- 4.3.1 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变小人”意象的一般状况48
- 4.3.2 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花与昆虫”意象的一般状况48-50
- 4.3.3 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上帝的礼物盒”意象的一般状况50-51
- 4.4 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意象特点的总结51-52
- 4.4.1 “变小人”意象的特点51
- 4.4.2 “花与昆虫”意象特点51-52
- 4.4.3 “上帝的礼物盒”意象特点52
- 4.5 干预后意象改变讨论52-55
- 4.5.1 意象冲突明显改善53
- 4.5.2 亲密情感获得巩固53-54
- 4.5.3 个体自信逐步建立54-55
- 4.6 团体意象对话的干预结果55-57
- 4.6.1 干预组与对照组被试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前测差异比较55
- 4.6.2 重度人际关系困扰被试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改善情况比较55-57
- 4.7 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干预结果的讨论57-60
- 4.7.1 干预结果讨论57-58
- 4.7.2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效果的差异性分析58-60
- 5 不足与展望60-61
- 5.1 研究不足60
- 5.2 研究展望60-61
- 6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7
- 附录67-71
- 致谢71-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英;;意象之义[J];美与时代;2007年09期
2 骆新泉;;宋代一般女性与歌妓楼意象词的丰富内涵[J];梧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洪忠煌;戏剧意象的内涵与特征[J];艺术百家;1989年03期
4 曹明海;拓开内隐外秀的艺术奥区——论文学鉴赏中的意象分析[J];名作欣赏;1991年01期
5 林克欢;;舞台意象分析[J];戏剧文学;1991年05期
6 江晓梅;济慈诗中睡眠意象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唐诗;;《爱与黑暗的故事》意象分析[J];教书育人;2012年09期
8 高佳;;意象分析例说: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李云珠;王威;龙小云;;文学作品中“水”与“火”的意象分析[J];作家;2008年02期
10 耿占春;李海英;;在灰色的土路上与暗影同行——靳晓静诗中“路”的意象分析[J];扬子江诗刊;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莉;;铁质的人生——李轻松诗歌中“铁”意象分析[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建宏;李雪铭;;大连市空间意象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会宁县第四中学 孙惠霞;诗歌意象解析[N];甘肃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字温;现代中国女性诗文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霄;基于风景明信片感知的旅游地意象形成及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芡竹;《诗经》的风雨意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余红芳;唐诗动物骑乘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刘宇灿;中古时期文本中的水神意象变迁[D];华侨大学;2016年
5 傅启倩;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对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干预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6 赵星垣;艺术意象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王雪敏;宋南渡词意象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汤子馨;场所与意象理论下的纪念性景观设计手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9 姜红;《庄子》散文中的典型意象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10 李蕊;梦与戏—中国经典戏曲文本中梦意象的美学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9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5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