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情绪与认知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7-08-13 23:21

  本文关键词:情绪与认知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合


  更多相关文章: 认同整合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情绪效价 认知风格 启动


【摘要】:认同整合(Identity integration)是认同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关注对自我身份之间差异或冲突的整合,起始于双文化认同整合的研究,并被成功拓展至种族和性别等领域的认同整合研究。相对于低认同整合个体,较高的认同整合能力对文化适应、心理健康和创造性等都具有积极作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存在差异甚至冲突,从而给个体带来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通过认同整合的视角去考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此方面的研究。研究从认同整合的视角来考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临时改变情绪和认知加工方式对个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认同整合度进行改变。将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版本1(Bicultural Identity Integration Scale version1,BII-1)改编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整合度量表,经施测,内部一致性系数良好,可用于测量个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整合度。实验一通过操纵被试的回忆效价对自我整合度进行启动,采用2(整合水平)×2(情绪效价)的组间实验设计,对被试分别进行积极与消极情绪启动,并对比启动前后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整合度的变化,借此考察情绪方式是否能够改变个体自我整合度的高低。实验二进一步考察不同认知风格对自我整合度的启动,也采用2(整合水平)×2(加工风格)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将被试分别进行整体性加工风格和局部性加工风格的启动,并对比启动前后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整合度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1)与进行消极情绪启动的低整合水平被试相比,进行积极情绪启动的低整合度水平被试的自我整合能力显著提高。表明通过不同情绪效价回忆有效地影响了个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合度。(2)与进行局部性加工风格启动的低整合水平被试相比,进行整体性加工风格启动的低整合度水平被试的自我整合能力显著提高。表明通过让个体生成不同认知风格有效地影响了个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合度。这些结果表明:认同整合的研究思路可以拓展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情绪的回忆与整体性加工风格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认同整合能力,从而改善个体的情绪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认同整合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情绪效价 认知风格 启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5-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1
  • 1 引言11-13
  • 2 文献综述13-26
  • 2.1 自我差异的理论溯源13-17
  • 2.1.1 詹姆斯的自我理论13
  • 2.1.2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3-14
  • 2.1.3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理论14-15
  • 2.1.4 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15
  • 2.1.5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15-17
  • 2.2 自我差异理论17-20
  • 2.2.1 自我差异的概念17
  • 2.2.2 自我差异的类型17-18
  • 2.2.3 自我差异的测量18-20
  • 2.2.4 自我差异与情绪之间的关系20
  • 2.3 认同整合的研究现状20-26
  • 2.3.1 认同整合的概念20-21
  • 2.3.2 认同整合的测量21-22
  • 2.3.3 认同整合研究的拓展22-23
  • 2.3.4 认同整合的干预研究23-26
  •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26-28
  • 4 预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整合度问卷的改编28-31
  • 4.1 研究目的28
  • 4.2 研究方法28-29
  • 4.2.1 被试28
  • 4.2.2 程序28-29
  • 4.3 结果分析29
  • 4.4 讨论29-30
  • 4.5 小结30-31
  • 5 实验一:情绪状态对自我整合度的影响31-37
  • 5.1 研究目的31
  • 5.2 方法31-33
  • 5.2.1 被试31
  • 5.2.2 实验设计31-32
  • 5.2.3 材料32
  • 5.2.4 实验程序32-33
  • 5.3 结果分析33-34
  • 5.4 讨论34-36
  • 5.5 小结36-37
  • 6 实验二:认知风格对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整合度的影响37-42
  • 6.1 研究目的37-38
  • 6.2 方法38
  • 6.2.1 被试38
  • 6.2.2 实验设计38
  • 6.2.3 材料38
  • 6.2.4 程序38
  • 6.3 结果分析38-40
  • 6.4 讨论40-41
  • 6.5 小结41-42
  • 7 总讨论42-46
  • 7.1 双文化认同整合与自我认同整合的关系42-44
  • 7.2 情绪状态对自我整合的影响44-45
  • 7.3 认知加工风格对自我整合的影响45-46
  • 8 研究结论46-47
  • 9 展望与启示47-49
  • 9.1 展望47
  • 9.2 启示47-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斌,张雨新;大学生自我认可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3期

2 郭俊东;谈谈高校特困生的自卑心理[J];党的生活;1997年06期

3 曾细花;;高中生自我差异的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7期

4 肖诗来;;青少年自我关注的网络异化及其预防[J];大众心理学;2009年08期

5 刘春明;;解析石涛画语录中的“自我”论[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杨荣华;陈中永;;自我差异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7 王林飞;;自我差异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罗明星;思想的深深追问——胡潇《思想哲学》读后[J];学术研究;2000年10期

9 李玉娟,岳冬青;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克服[J];思想工作论坛;2000年03期

10 李孟潮;;游戏规则岂能儿戏[J];心理辅导;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少波;聂衍刚;蔡瑶瑶;;沉思与分心诱导下高低自我差异者情绪信息的加工特点[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家庄华药集团公司学校心理辅导中心 郭海滨;潘建初;从“现实自我”到“理想自我”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莉;青少年网络虚拟自我及其与现实自我差异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缪佩君;大学生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结构和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樊航岐;网络的虚拟与真实对现实自我行为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罗娜;论《巫术师》中知识分子的自我差异与迷失[D];湘潭大学;2015年

3 杨馥聪;情绪与认知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合[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于明璐;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的量表编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男;大学生网络购物决策风格与网络购物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恩达;“背离”与重建[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69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69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