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
【摘要】:采用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自传记忆测验(AMT)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1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希望、自传记忆具体性对抑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抑郁与积极自传记忆具体性、希望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希望在积极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与高希望水平的被试相比,低希望被试更容易受积极自传记忆具体性下降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抑郁风险。研究提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希望和积极具体自传记忆的作用。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希望 自传记忆具体性 抑郁 调节作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自传记忆概化的心理机制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项目号:10YJCXLX023)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民族地区儿童辍学的心理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项目号:ZSQ10006)资助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身心健康会受到损害,严重者还会增加自杀的风险,威胁到个体生命安全,因此对抑郁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从注意、记忆和归因等方面的认知偏差去研究抑郁问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宏艳;叶茂林;何资桥;周恒彩;龙芬;;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2 雷雳;马利艳;;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3 杨宏飞;沈模卫;;积极完美主义的调节作用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8年03期
4 李琼;毕重增;;父母教养方式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调节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5 王莉;邹泓;么娆;;青少年网络成瘾、父母监控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6 张月娟,史云静,王增起,席明静;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抑郁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7 张轶文;甘怡群;;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及人格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8 郭学东;李亚卿;王立娜;申继亮;;社会支持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9 李虹;林崇德;商磊;;生命控制感对内外在控制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10 全宏艳;龙芬;洪冬美;周恒彩;国秀琴;刘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媛媛;伍新春;;灾难后青少年复原力问卷的修订以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莉;徐少冈;白云阁;王耘;;教师教学行为对高中生课堂参与的影响以及学生性别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鲁峥嵘;蒋奖;;工作场所人际排斥与员工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海江;冯冬冬;陆昌勤;;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个人传统性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树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分离-个体化、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轶文;甘怡群;;完美主义特质对抑郁的影响及人格的调节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章松井;佐斌;;应对方式、控制源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官菊梅;陆昌勤;;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基于压力分类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黄成;;教师职业承诺对教师压力与教师倦怠的调节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吴巍;张桂芳;;儿童气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良心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实习生 周琼;现代心理学:“心病”还要“心药”治[N];科技日报;2007年
2 北京回龙观医院 郝学儒;春天好抑郁 冬季早预防[N];健康时报;2005年
3 陈金伟;老人心理不宜“回归”[N];健康报;2006年
4 陈金伟;帮助老人克服“回归心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效果及其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琳;多个分心刺激的计数Stroop任务中认知控制的功能及其脑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周雪婷;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马元广;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和认知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均榜;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注意机制及其在脑机接口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10 肖鑫;期待调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的神经活动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妹;当前城市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培;中学生的自我表露及其与自尊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3 裴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自尊和班级人际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娇;教师职业压力、自我效能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研究:教师集体效能的调节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小又;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结构及其对压力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07年
6 郝懿;不同情绪启动水平下直觉情绪调节作用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全宏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作用的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梁颖;组织中员工沉默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张茜;表情抑制和想法抑制的情绪调节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鞠鑫;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6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8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