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基于知识图谱的近五年国内外创造力领域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2 09:40

  本文关键词:基于知识图谱的近五年国内外创造力领域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图谱 创造力 知识结构 研究热点


【摘要】:本文通过共词分析法、知识图谱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和揭示近五年国内外创造力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国内外学者都较为关注创造力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数量呈逐年上涨趋势;近五年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均由5个知识组织构成,然后通过Netdraw软件绘制国内外该领域知识结构的知识图谱,发现心理学领域的创造力研究是国内外最大的知识组织,其次是教育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的创造力研究,最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国内外创造力领域及其各知识组织的研究热点。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知识图谱 创造力 知识结构 研究热点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YJC630166)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形成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532013)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353.1;B842
【正文快照】: 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源动力[1],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因素[2]。195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uilford在就职美国心理学会会长时,发表了著名的就职演说词《论创造力》,标志着创造力科学研究的真正开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创造力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一博;程露;;基于共词网络的我国创新管理研究结构分析[J];管理学报;2011年10期

2 孙雍君;科技团体创造力研究的理论背景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年05期

3 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年09期

4 王磊;张庆普;刘岩芳;;基于知识图谱的近十年我国科研管理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演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宇锋;刘璇;;社会网络分析运用于学术人才挖掘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王佑镁;;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3 吕一博;程露;;基于共词网络的我国创新管理研究结构分析[J];管理学报;2011年10期

4 王立群;王文昊;曹亮;;基于共词网络的我国金融创新研究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林巍;严广乐;;研发团队领导风格、团队承诺和创新行为——基于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4期

6 胡铁生;黄明燕;;融合与创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核心使命——基于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分析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7 韩立娜;赵惠芳;赵沁娜;;我国产业升级研究述评——基于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吕一博;程露;苏敬勤;;基于共词网络的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2期

9 王黎萤;陈劲;;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J];科学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汤超颖;艾树;龚增良;;积极情绪的社会功能及其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黎萤;陈劲;;研发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的探索与验证[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卫华;产学研合作对高校学术团队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滕广青;基于概念格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志蓉;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黎萤;研发团队创造气氛、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创造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罗立国;高校专利知识流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颖;基于SNA方法的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义哲;基于SNA-UM的企业关键智力资本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高嵩;JCR收录中国期刊的国际化计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臧静静;团队领导特征、团队学习能力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曹鹏飞;科技团队内部组织创新氛围、动机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芹;新产品开发团队创造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乐;团队文化及团体氛围对团体创造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海存;单克隆抗体文献信息分析可视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9 黄沙玫;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中创造力氛围的实证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王慧;社会网络分析在学科热点分析中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风;李垣;;转型经济下中国企业创新选择的实证研究:环境与组织因素[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孙永风;李垣;廖貅武;;基于不同战略导向的创新选择与控制方式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3 陈劲,郑刚;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4 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5 陈锟;于建原;;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正负效应——兼及对“Christensen悖论”的实证与解释[J];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6 刘介明,谢科范,李平丽;科研成果三阶段风险分析与模糊综合修正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5期

7 浦根祥;科学知识本性的建构主义解释初探[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03期

8 胡志刚;李志红;;近十年我国科学学的学术群体与研究热点分析——基于9种科学学类期刊的科学计量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7期

9 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10 张洪石;付玉秀;;影响突破性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和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士伟;;创造力研究:潜力、迷信及其前景——记普拉克在“大夏讲坛”的演讲[J];大众心理学;2008年11期

2 姜磊;;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创造力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3 ;《托蓝斯创造力测验汇集》中各类创造力测验题的分布[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年02期

4 赵春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造力本质观[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5 D.J.特雷芬格 ,王玉秋;创造力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10期

6 叶仁敏;;关于创造力的误解:消除学习上的束缚—E.P.拓伦兹在美国首届天才/超常教学课程会议上的发言摘要[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7年02期

7 王嘉艺;;浅析心理学中的创造力结构模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许长安;;国外创造力的研究途径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9期

9 李植霖;;现代心理学中的创造力理论述评[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3期

10 张莉;;思维风格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综述[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聂辉;罗照盛;;浅议创造力的本质和测评形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孙祥薇;韩稳;张景焕;;从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到同感评估技术(CAT)看创造力测量的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桂荣;张景焕;;创造力游乐场理论模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恒升;申继亮;;跨文化情境下创造力测验独特性维度计分的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亚男;张景焕;石孟磊;;压力情境下创意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衣新发;;创造力及其文化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党委书记 曾苏东;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N];光明日报;2002年

2 傅世侠 罗玲玲;高尔顿的“天才”理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蔡晨瑞;意象解梦科学吗?[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淼;现象学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解析[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恺;期望评估对创造力产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李植霖;创造力与认知抑制、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亚男;压力情境下创意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欧贤才;工作记忆广度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李莉;创造力的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谢凤凰;大学生对创造主体及创造能力可培养性态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微微;过度网络游戏者创造力和抑制力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小凤;大学生创新思维加工策略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希铮;目标内容、动机调节方式对创造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忠;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创造力理论究[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18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18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