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直义性语言理解的神经心理机制
本文关键词:非直义性语言理解的神经心理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直义性语言 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理论 执行功能 脑偏侧化
【摘要】:社会生活促进了人类意识的高度发展,形成人类隐喻性的、非直义性的交流方式。个体常常通过间接的言语交流方式来传递需要、提出要求以避免尴尬。虽然非直义性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数量巨大,经常出现,但是,理解非直义性语言比理解字面语言要难,需要更多的认知神经资源。近几十年以来,研究者对非直义性语言加工的认知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研究结论未能全面解释个体理解非直义性语言的路径。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影响非直义性语言加工的认知能力: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以及在非直义性语言加工过程中不同脑区功能和作用:非直义性语言的加工不是单独脑区功能的激活,而是整个神经网络分布功能作用的结果。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
【关键词】: 非直义性语言 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理论 执行功能 脑偏侧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14ZDB15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4XNLQ05;14XNH06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共建课题“汉语惯用语加工基本单元研究:来自ERPs的证据”(GD14XXL01)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社会生活促进了人类意识的高度发展,形成人类隐喻性的、非字面的交流方式。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之间交流的目的是通过词汇或符号的字面组合传递潜在的非字面意义,个体希望通过简单的表述让听者理解话语背后的意义。非直义性表达(non-literal expressions)在每种语言中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盖笑松,方富熹,黎兵;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孟;贺丽璇;刘入莹;;ERP数据与认知语言学[J];英语研究;2014年02期
2 张萌;张积家;;二阶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在儿童反语理解中的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李景萱;刘正光;;分级凸显假说是最优反语处理假说的验证及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王桂青;直向辉;;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郑国清;;偏侧咀嚼运动对大脑皮层影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01期
6 龚玉苗;孙毅;;国外隐喻理解半球效应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14年02期
7 李然;;对汉语时空型句子中模糊表达式“两”和“几”认知模式实验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01期
8 钱乐奕;;修辞中的抑制机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宋伟;李洋;;隐喻加工的脑机制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10 张萌;张积家;;语言训练在儿童反语理解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蕾;述情障碍者执行功能损伤及情绪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和神经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3 蒋向勇;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先清;语法中注意分配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余莉莉;中文熟语认知中的整体加工与成分加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6 范琪;汉语隐喻具身认知加工神经机制的ERP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奉先武;中文熟悉反语心理加工过程:来自ERP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伟林;8~12岁儿童和成人对反语的意义理解及情绪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颜小灵;语境和期望对中文反语心理加工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桂青;6-12岁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董晓婵;不同二语水平影响下汉英双语隐喻脑机制的ERP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吴伟;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廖舒;创新思维的脑机制及其功能连接[D];西南大学;2013年
8 党晓辉;否定加工过程自动化的可能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周开祥;6~10岁儿童理解反语社会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吴庆;男性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前瞻记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2 张晓龙,宋耀武;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进展与展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陈寒,胡克祖;心理理论研究的理论整合及其发展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赵红梅,苏彦捷;心理理论与同伴接纳[J];应用心理学;2003年02期
5 李孝明;吴文峰;;训练研究——心理理论研究的新方向[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6 王红椿,欧竹青;“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培养[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陈友庆;“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高秀苹;;试论心理理论的获得与使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陈友庆;郭本禹;;聋儿的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婧;苏彦捷;;回忆过去和想象将来时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任太艳;宋正国;;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丽锦;董奇;;4—5岁儿童在4种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杰;赵俊峰;;聋儿心理理论的训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郭在祥;;聋儿心理理论发展对康复教师的启示[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强清;武建芬;王锴;;儿童幽默感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丁芳;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苏彦捷;李红;张丽锦;;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覃婷立;苏彦捷;;从行为谈论到心理理解:亲子谈话和2-3岁儿童的心理理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晶;刘希平;;对手推理水平的转变对心理理论推理水平发展趋势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建之(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教育体育委员会);启动“名师”工程实施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梁敏强;讨论:从何时开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婷;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3 郑玉玮;人际互动中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倪伟;儿童信念—愿望推理的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白琼英;青少年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信仰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6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雯;大学生心理理论的特点及其与利他倾向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2 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潘春妮;3到5岁儿童假设思维能力和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明;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安静;“知识偏差”对心理理论的影响[D];宁波大学;2009年
6 赵毅冉;移情和社会技能训练对儿童高级心理理论能力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7 赵晓玲;不同训练对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立;儿童朴素经济学认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田博;3-6岁幼儿情绪理解与心理理论发展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兰岚;不同教育模式下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和情绪理解的差异[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2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3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