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与工作卷入、自我复原力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6:18
本文关键词: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与工作卷入、自我复原力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心理健康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却容易被人们忽略,共情疲劳是助人群体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近20年国外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但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针对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的实证研究尚未查阅到。在此背景下,进行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的实证研究,以期引起社会及研究者对心理咨询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的关注,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有效预防和干预建议。本研究采用共情疲劳量表、工作卷入问卷和自我复原力量表对218名心理咨询师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工作卷入、自我复原力与共情疲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上我国心理咨询师存在共情疲劳状况,共情疲劳量表、工作卷入问卷和自我复原力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在心理咨询师群体中具有良好适用性。(2)不同性别、每周个案工作量不同、是否接受督导的心理咨询师在共情疲劳及其两个维度(二次创伤、职业倦怠)上差异显著;不同从业资格等级的心理咨询师在二次创伤维度上差异显著;专职咨询师和兼职咨询师在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总分上差异显著。(3)工作卷入、自我复原力与共情疲劳总分及其各维度均显著负相关;工作卷入与自我复原力显著正相关。(4)自我复原力在工作卷入和共情疲劳及其两个维度(二次创伤、职业倦怠)中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8名心理咨询师进行了个案访谈,访谈研究的结果对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给予问卷调查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关键词】:共情疲劳 心理咨询师 工作卷入 自我复原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4
- 1.1 选题缘由10-11
- 1.2 研究意义11-14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4
- 2 文献综述14-22
- 2.1 共情疲劳14-17
- 2.1.1 共情疲劳的概念14-15
- 2.1.2 共情疲劳的结构15-16
- 2.1.3 共情疲劳的测量16
- 2.1.4 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16-17
- 2.2 工作卷入17-19
- 2.2.1 工作卷入概念17-18
- 2.2.2 工作卷入与工作投入、工作嵌入的区别18
- 2.2.3 工作卷入的测量18-19
- 2.3 自我复原力19-20
- 2.3.1 自我复原力的概念19
- 2.3.2 自我复原力的测量19-20
- 2.4 共情疲劳与工作卷入、自我复原力的关系研究20-22
- 2.4.1 共情疲劳与工作卷入的关系20
- 2.4.2 共情疲劳与自我复原力的关系20-21
- 2.4.3 工作卷入与自我复原力关系21-22
- 3 研究内容与设计22-28
- 3.1 问题的提出22-23
- 3.1.1 已有研究的不足22
- 3.1.2 研究目的和内容22-23
- 3.2 研究假设23-25
- 3.3 研究方法与过程25-28
- 3.3.1 研究对象25-26
- 3.3.2 研究工具26-27
- 3.3.3 统计方法27-28
- 4 问卷质量分析28-33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8
- 4.2 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分析28-33
- 4.2.1 研究工具的信度分析28-29
- 4.2.2 研究工具的效度分析29-32
- 4.2.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32-33
- 5 研究结果33-46
- 5.1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3-41
- 5.1.1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33
- 5.1.2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年龄上的差异比较33-34
- 5.1.3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比较34-35
- 5.1.4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比较35-36
- 5.1.5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工作年限上的差异比较36-37
- 5.1.6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从业资格等级上的差异比较37-38
- 5.1.7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每周个案工作量上的差异比较38-40
- 5.1.8 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状况的差异比较40
- 5.1.9 是否接受过专业督导的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状况差异比较40-41
- 5.1.10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共情疲劳各维度差异汇总41
- 5.2 共情疲劳与工作卷入、自我复原力的相关分析41-42
- 5.3 自我复原力在工作卷入与共情疲劳间的中介作用42-46
- 6 讨论与分析46-54
- 6.1 共情疲劳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46-49
- 6.1.1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性别上的差异46
- 6.1.2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从业资格等级上的差异46-47
- 6.1.3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每周接待个案量上的差异47-48
- 6.1.4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专、兼职类型上的差异48
- 6.1.5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是否接受过专业督导上的差异48
- 6.1.6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在年龄、工作年限、婚姻、受教育程度上差异48-49
- 6.2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与工作卷入、自我复原力的关系49-51
- 6.2.1 心理咨询师工作卷入与共情疲劳的关系49-50
- 6.2.2 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与自我复原力的关系50-51
- 6.2.3 心理咨询师工作卷入与自我复原力关系51
- 6.3 自我复原力在工作卷入与共情疲劳间的中介作用51-54
- 7 访谈研究54-62
- 7.1 研究目的54
- 7.2 研究对象54
- 7.3 研究方法及过程54-55
- 7.4 结果与讨论55-62
- 8 建议62-66
- 8.1 个体层面62-63
- 8.2 组织层面63-66
- 9 结论与展望66-68
- 9.1 研究结论66
-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4
- 附录74-79
- 致谢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尼;高辉;;心理咨询师——颇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职业[J];教育与职业;2003年14期
2 石玉华;心理咨询师手记:缓解压力有方法[J];成才与就业;2005年Z2期
3 王素华,李荔;浅谈心理咨询师的价值观对心理咨询的影响[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4 王筱鹏;;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路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S2期
5 ;北京:接待信访可聘心理咨询师[J];上海人大月刊;2006年11期
6 李强;许丹;;心理咨询师从业初始动机个案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7 陶R押,
本文编号:742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4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