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4 15:46

  本文关键词: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特质 互联网 影响


【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在信息传播、人际交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人格作为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决定因素,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用户的互联网使用。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用户人格特质对其互联网使用特点的影响,包括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开放性、责任心、自尊、羞怯以及自恋,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人格特质 互联网 影响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互联网以其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独特优势,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今,它已渗透到人类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应该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雄,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6期

2 刘薇;戴晓阳;;害羞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宇发;;浅论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赵佳宾;孟凡平;;中西方心理测评融合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齐永芹;韩光辉;邓凡茂;;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因素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王雨涵;周宵;;关于人格研究本土化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艾娟;;《老无所依》的另一种解读——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影片《老无所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卓丽芳;;疏于治国 慵于齐家——唐中宗的人格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8 邱天龙;;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杜菊;刘红;;人格导入刑法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倪海;王明涛;;高校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初探——基于B/S模式的网站设计与实现[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瑜;;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柳恒超;;恐怖主义根源的心理学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谢广田;戴丽敏;应晓玲;;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性背景与其人格障碍形成的相关性的调查与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陈志军;李鹏程;;双重人格视角下的领导模式探讨[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徐煜;;新浪微博中的在线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获得:以国内新闻传播学学者的微博使用为例[A];2013年“两岸三地五院研究生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潘霁;;Web 2.0时代的职场社交:日常经历和自我效能如何影响社交媒体使用(英文)[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7 李鑫;李琳;;不同运动项目对中学生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闫育东;赵晶;常孝国;;我国国家级以上篮球裁判员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袁宏;时间性前瞻记忆的认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8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项贤林;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电子竞技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方宏建;大学生人格培育的机理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书娴;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7 姚玉红;阅读教学塑造中职生健康人格的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薛雯;“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奕威;应激中介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楠楠;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卑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雄;关于性别心理差异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王重鸣,陆兴海;不同年龄城乡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方法复合式分析[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3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4 李林仙;关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一些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宁;;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2 王馨竹;;高中生人格特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3 李逸龙;韩旭东;王青;;浅谈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J];成功(教育);2007年09期

4 王广新;瞿月涵;陈晓庆;孙俊岚;;流动儿童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5 赵国祥;王金超;;基层组织领导人格特质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6 任国华;孔克勤;;高校及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构念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7 黄立芳;张新军;颜红;李鸿娜;陈清刚;;高三教师压力水平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11期

8 高志奎;赵富才;;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9 刘洋;孙丽君;朱金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其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隗晶林;王希华;;大学生人际困扰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瑾;修代明;陈春辉;刘斌;蒋挺;董奇;;BDNF基因Val66Met多态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苏永华;方华;;企业领导者人格特质量表的编制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许华山;;癌症高危人格特质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郝坚;苏彦捷;;儿童对两维度人格特质的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支愧云;陈永进;;青少年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贾春娟;;汉语人格特质词的加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宇中;;以目标人群为描述对象的人格特质词汇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吴继霞;管文娟;;蔡元培人格特质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肖荣勋;赵国祥;;大学生人格特质、职业兴趣与工作价值观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梁习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人格特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中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创业者适合的人格特质[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陈午晴;权威人格奴役中国人精神[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编译/刘洁;人的性格是不变的吗[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7 通讯员 梁玉生;“伯乐”课程受欢迎[N];中国人事报;2006年

8 北京纽瀚斯心理事业发展中心心理咨询顾问 吴强;让情绪“定时”发泄[N];健康时报;2008年

9 ;与你的假面具说Byebye[N];中国贸易报;2004年

10 陈怡;管理上级有学问[N];市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广新;组织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一;创新型领导者人格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拉热措;藏汉中学生图形推理能力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翠英;包头市大学毕业生人格特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潘东燕;人格特质分类视角下的员工与组织契合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胡瑞恒;自传记忆与人格特质关系及其表征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冠民;归国人员的回归适应及其与人格特质、思维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庆童;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贾利波;蒙汉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使用依赖程度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金超;军队魅力型领导人格特质模型构建[D];河南大学;2008年

10 聂冉;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员工人格特质与激励因素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2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92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