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非参数认知诊断方法:多级评分的聚类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5 18:00

  本文关键词:非参数认知诊断方法:多级评分的聚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多级评分 非参数认知诊断 聚类分析 K-means算法


【摘要】:基于属性合分和聚类分析的思想提出了适用于多级评分的聚类分析方法,同时探讨了属性层次结构、样本容量和失误率对该方法判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该方法在各种试验情境下均有较高的模式判准率和边际判准率;(2)判准率不依赖样本容量的大小,使其可适用于小型测评及课堂评估;(3)判准率受属性层次紧密度影响较小;(4)该方法在实践情境中表现出较好的内外部效度。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多级评分 非参数认知诊断 聚类分析 K-means算法
【基金】: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2013QN048)资助
【分类号】:B842.1
【正文快照】: 1引言认知诊断评估(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CDA)以认知诊断测验为载体,采用合适的认知诊断模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诊断分析。在CDA中,被试知识状态分类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有效的认知诊断测验和适宜的诊断模型(Borsboom,Mellenbergh,van Heerden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春花;辛涛;田伟;;小学数学应用题认知诊断测验编制及效度验证[J];考试研究;2013年06期

2 祝玉芳;丁树良;;基于等级反应模型的属性层级方法[J];心理学报;2009年03期

3 罗欢;丁树良;汪文义;喻晓锋;曹慧媛;;属性不等权重的多级评分属性层级方法[J];心理学报;2010年04期

4 涂冬波;蔡艳;戴海琦;丁树良;;一种多级评分的认知诊断模型:P-DINA模型的开发[J];心理学报;2010年10期

5 田伟;辛涛;;基于等级反应模型的规则空间方法[J];心理学报;2012年02期

6 蔡艳;涂冬波;丁树良;;五大认知诊断模型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分布形态、属性数及样本容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树良;王文义;罗芬;;认知诊断中Q矩阵和Q矩阵理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2 李娟;丁树良;罗芬;;基于等级反应模型的广义距离判别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卢晶颖;辛涛;;应用贝叶斯推断诊断属性掌握模式方法的改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丁树良;汪文义;罗芬;;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测验蓝图的设计——根树型结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秦春影;仝海燕;;认知诊断评价及其关键技术[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丁树良;罗芬;汪文义;;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测验蓝图的设计——独立型和收敛型结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张淑梅;包钰;保佳;李姗姗;;项目之间具有相关性的认知诊断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8 艾国金;甘登文;丁树良;熊建华;;不定长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终止规则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9 杨淑群;;认知评估中的属性关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汪文义;宋丽红;丁树良;;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Q矩阵标定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淑群;姜楠;丁树良;丁秋林;;认知诊断新模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江波;邱飞岳;李浩君;;教育数据挖掘研究综述——技术的视角[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艳;群体水平的英语阅读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及认知诊断[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顶位;中小学生几何类比推理能力诊断评价中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萌萌;引进粒计算与形式概念分析技术的认知诊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稳根;人格测验的项目反应过程与数据分析方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涂冬波;项目自动生成的小学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CAT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淑群;基于属性层次结构的FCA及其在认知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付志慧;多维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D];吉林大学;2010年

8 徐宝;基于题组判别参数的题组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9 孟祥斌;基于反应时间的项目反应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孟亚茹;大学英语听力能力认知诊断评估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邝铮;支持向量机在认知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玲艳;认知诊断中分类准确率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凌云;认知诊断中项目属性自动标识策略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聂斌;认知诊断中属性结构的完备性与精确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光建;高一物理学习困难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智辉;计算机化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选题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颜远海;影响AHM与DINA诊断准确率的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群;认知诊断测验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周婕;基于等级反应模型的CAT认知诊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顶位;属性层次方法下的三段论推理测验制及个体属性掌握模式的判别[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婕;丁树良;陈平;;多级评分CAT的认知诊断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辛涛;焦丽亚;;测量理论的新进展:规则空间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郑琳娜;张奇;;小学生应用题表征类型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峰;余娜;辛涛;;小学四、五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编制——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方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5 戴海崎,张青华;规则空间模型在描述统计学习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6 涂冬波;漆书青;蔡艳;戴海琦;丁树良;;IRT模型参数估计的新方法——MCMC算法[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7 陈德枝;戴海琦;赵顶位;;规则空间方法与属性层次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比较[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8 涂冬波;蔡艳;戴海琦;丁树良;;HO-DINA模型的MCMC参数估计及模型性能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6期

9 曹亦薇;异常反应模式的识别和分类[J];心理学报;2001年06期

10 俞国良,曾盼盼;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生,李瑞琴;欧洲语言比较的聚类分析法[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聚类分析[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5期

3 何国民,马良宏;一种新的R型聚类分析方法——复相关R型聚类分析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黄光扬;课程设置的分量分析和学生群体的聚类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5 朱泓;;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特征的聚类分析[J];北方文物;1990年04期

6 段春香;短跑分段成绩的聚类分析与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7 狄瑞明;;关于“模糊”概念的管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6年04期

8 黎彦才,胡兴宇,汪澜;中国33个少数民族(部族)体质特征的比较研究[J];人类学学报;1993年01期

9 刘莉;张健;;基于聚类分析的技校英语量化考核方法[J];科技信息;2013年24期

10 赵世功;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在歌曲比赛中的应用[J];河南电大;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翠;;我国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的制约[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均立;傅国华;;海南各县(市)经济实力的聚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黄金;曹林峰;;南京服务业发展的聚类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肖静;杨泽峰;徐辰武;;微阵列表达谱监督聚类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路爱峰;崔玉杰;;沪市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聚类分析[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国华;廖小莲;夏君;;证券投资分析的聚类分析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7 张红卫;隗金水;;聚类分析评价与测量效度关系探讨[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8 牛东晓;乞建勋;;网络资源平衡问题的聚类分析优化遗传算法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詹原瑞;彭书杰;李如一;;基于聚类分析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邹晓玫;修春波;;基于聚类分析的犯罪率相关因素的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建萍;基于计算智能技术的聚类分析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成安;分布式环境下聚类分析新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旭杰;基于统计方法模型分析的中药复方专利保护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李宝玲;王裕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眩晕证治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周韬;盐胁迫下胡杨的生理响应及miRNA表达动态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锴;聚类分析在古生物学和矿物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9年

2 冯伟;聚类分析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邹家兴;基于混合多指标信息的聚类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4 陈毅;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大坝位移强度聚类分析模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5 陈艳伍;聚类分析模型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3年

6 张中月;影响聚类分析方法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2年

7 曾玉钰;定性数据的聚类方法及其应用探析[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杨磊;一种两总体聚类判别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强;聚类分析理论在港口规模确定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10 孙冰心;基于谱系聚类分析的集装箱装箱方案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99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99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