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发布时间:2017-09-07 08:1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共情 利他行为 神经质 幸福感 大学生


【摘要】:探究大学生共情、幸福感和神经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利他行为提供依据。采用方便取样,选取辽宁省某高校选修课程学生273名,完成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神经质人格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结果显示:(1)神经质在共情和利他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共情既对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神经质间接地影响着利他行为;(2)幸福感是神经质部分中介共情和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变量。幸福感调节的是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即共情通过神经质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受到幸福感的调节。具体的说,相对于低幸福感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高幸福感的大学生更加显著。因此,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增强大学生利他行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共情 利他行为 神经质 幸福感 大学生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TJ007)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国家的希望,他们身上能够出现多少的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部分地反应了整个社会的未来走向。令人担忧的是有研究者认为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已经出现了弱化现象(张志祥,2005)。因此,现在对大学生利他行为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Fehr和Fisch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2 钟华;郭永玉;;利他人格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的情绪性人格特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5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7 寇_g,徐华女;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的两种功能[J];心理学探新;2005年03期

8 井婷;宋佳东;刘佳;;幸福感对利他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9 张志祥;;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的多视角审视[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12期

10 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朱祖林;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问卷结构设计的信度效度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张同健;;基于数据检验的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绩效系统微观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葛明贵;漆文烨;;青少年知识利用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朱祖林;汤诗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基于安徽地区的调查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刘敏岚;;农村青年教师压力问卷的编制与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9 张丽颖;李胜连;;基于协同管理理论的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10 薛景丽;郑新奇;刘敬玉;;基于SEM和GIS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一种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继兵;自控锻炼对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沁;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凤阁;L2MSS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思志;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李秀菊;基于网络关系视角的专业服务企业全球市场参与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俊;面向价值融合的全面顾客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寇_g,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4 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5 李昊;叶苑秀;张卫;;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及其与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小凤;李林;林丰芬;;幸福度与佛教信仰的关系浅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张振红;李伟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8 龚光军;;积极心理学研究述评[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6期

9 潘中伟;;内在目的论与信仰的思维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李永;高萍;张宇鹏;;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宗教信仰心理[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俐萍;;角色体验,让孩子品尝利他行为的喜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2 晓晴;关于人的利他行为的几点思考[J];怀化师专学报;1990年05期

3 郑健成 ,潘洁 ,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2期

4 黄晓凤;;试论利他行为及其培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张敏;王乐乐;刘静;;感戴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4期

6 王兰枝;5~7岁蒙、汉族幼儿利他行为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杨美荣;李建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8 周志荣;刘丽;;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S2期

9 李薇;陈晓梅;金晓君;赵妍;李丽娜;;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10 温国旗;刘文;;儿童共情发展及其与利他行为的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希琳;谢晓非;;危机情景中利他行为对身体负重感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谢晓非;;利他行为仅仅利他吗?[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郑显亮;;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姜春艳;刘华山;马玉芝;刁春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及利他行为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一员;吕建国;高雪梅;谭小宏;李红;;儿童在灾难中的分享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谢晓非;李靖宇;胡天翊;;利他行为温暖人心[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晓芳;高湘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研究——利他行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小亮;韩涌泉;;“唯物史观”视角下偏好演化及其应用分析——基于“生产方式——人的本质——个体偏好”互动演化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林;“做好事有利可图”让道德更亲切[N];联合日报;2012年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劲硕 张树义;含英咀华 慧解别具[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锦志;利他还是利已[N];学习时报;2000年

4 新华社国际部 姜岩;“道德”的多版本解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华凌;孩子是不是生来就自私?[N];科技日报;2007年

6 刘霞;脸红让你更有魅力[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鹏;基于互惠、非直接互惠和群体文化选择的利他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李一员;自然灾难改变儿童的利他行为[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巍巍;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健;利他行为的模型构造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雁波;小学生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海霞;小学生利他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谢金;利他行为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瑞;医生与医学生利他行为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晨;社会和谐视阈下的利他行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7 方雅娟;作为情境变量的移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蒋薇;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磊;外显、内隐利他行为及其预测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娓娓;网络利他行为:测验量表适用性验证与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08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08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