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抑制的时间机制
本文关键词:返回抑制的时间机制
【摘要】: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是指相较于非线索化位置而言被试对呈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子反应更慢的一种现象。在IOR的众多研究中,IOR时程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关键性理论问题。本研究利用高时间精度,可以实时监测的SSVEP技术对该问题进行考察,首次给出了IOR的实时时程图,结果发现,与以往研究相一致的是:当SOA小于约200 ms时,线索化条件存在一个易化效应;而当SOA逐渐增大,大于200 ms时,线索化条件的早期的易化效应被一种抑制效应所替代。另外,针对线索化条件与非线索化条件比较分析发现在晚期(800~1400 ms),两种条件下SSVEP幅度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提示在线索化的晚期阶段存在其它非基于空间位置IOR机制的存在。
【关键词】:返回抑制 时间机制 视觉稳态诱发电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4
- 1.1 返回抑制的时程研究9-11
- 1.2 问题提出11-14
- 2 预实验14-19
- 2.1 被试14
- 2.2 设备、刺激和流程14-16
- 2.2.1 设备14
- 2.2.2 刺激14-15
- 2.2.3 流程15-16
- 2.3 SSVEP的采集和处理16-17
- 2.4 实验结果17-19
- 3 实验:IOR的时间机制19-30
- 3.1 被试19
- 3.2 设备、刺激和流程19-21
- 3.2.1 设备19
- 3.2.2 实验刺激19
- 3.2.3 实验流程19-21
- 3.3 SSVEP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21
- 3.4 行为数据分析与结果21-22
- 3.4.1 正确率的结果21
- 3.4.2 反应时的结果21-22
- 3.5 SSVEP的分析与结果22-30
- 3.5.1 SSVEP的分析22-25
- 3.5.2 SSVEP的结果25-30
- 4 讨论30-34
- 4.1 空间IOR的时程:来自实时标记的证据30-31
- 4.2 线索化条件与非线索化条件下 20 Hz SSVEP幅度变化的比较31-32
- 4.3 SSVEP的地形分布32-33
- 4.4 IOR对SSVEP的影响33-34
- 5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42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2-43
- 附录43-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陈骐;注意定势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2 姚茹;李寿欣;董立达;贾广珍;;老年人返回抑制之特征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沈模卫;高在峰;张光强;水仁德;乔歆新;李伟健;;三维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J];心理学报;2007年06期
4 王丽丽;郭亚桥;邱江;袁加锦;刘晓;张庆林;;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5 皮翠萍;;返回抑制的个体差异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6 李晓军;周宗奎;张玉妹;范翠英;洪建中;;不同颜色背景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7 王敬欣;田静;贾丽萍;李永鑫;;负性信息自动捕获注意: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4期
8 郑允佳;陈琳;金志成;;记忆集对注意焦点转换及其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4年03期
9 陈咏媛;;返回抑制——一个不断扩展的领域[J];文教资料;2006年12期
10 王均,王玉改,王u&;任务难度对于返回抑制出现时间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在峰;沈模卫;张云帆;;应用三维倾斜平面对返回抑制机制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范海楠;许百华;;动态范式中的基于颜色返回抑制及其出现时间[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金志成;陈骐;;认知负载对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焦江丽;;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和颜色的返回抑制和重复知盲[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晓林;姚远;;听觉系统基于频率的和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光强;高在峰;余喻;沈模卫;;对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姚茹;李寿欣;;不同注意条件下场独立、场依存个体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军;高禄;;空间-语义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幸娟;张明;;干扰加工调节返回抑制出现的时间[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焦江丽;王勇慧;刘毅;;汉语、单语者的抑制控制差异——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琴;返回抑制能力在抑郁中的作用及脑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杨宇然;学习障碍初中生视觉搜索过程中的返回抑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商应美;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幸娟;返回抑制时程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房慧聪;注意定向对立体视觉影响机制的ERP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田银;空间定向中返回抑制的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占方;线索性质对返回抑制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骐;记忆负载对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李梅;自我面孔的返回抑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恺迪;返回抑制中抑制标签对颜色stroop冲突解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红玉;正念训练对返回抑制的调节与控制[D];苏州大学;2015年
6 蔡青炬;不同排球训练水平男子运动员IOR容量特征分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良帅;返回抑制对SNARC任务中无意识冲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何涛;线索任务和视觉搜索任务中以视网膜为参照的返回抑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姣;成分说还是类型说?[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双;返回抑制的时间机制[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16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1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