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23:39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及干预研究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中央将促进国人的“心理和谐”提升到国家建设的高度,在有关政策文件中专门论述“心理和谐”问题,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然而查阅近几年文献发现,虽然有关“心理和谐”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在研究对象上却忽视了中学生群体,那么中学生的心理和谐状态到底如何呢?为此,本研究以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研究。研究一: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研究采用中科院心理和谐项目组编制的《国民心理和谐状态问卷》测查河北省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和谐状态。运用SPSS19.0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统计结果。研究二: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的干预研究被试:随机抽取河北省某初中学校初二年级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名被试,对照组30名被试。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中分别填写《国民心理和谐状态问卷》,运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并检测两组被试的同质性。依据中科院心理和谐项目组关于心理和谐的定义并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一整套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验组接受为期八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填写《国民心理和谐状态问卷》,实验组还需填写《团体活动评价表》以及上交预留作业。并运用相应统计软件对干预结果进行检测。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本研究中,中学生的心理和谐状态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显著,总体水平中等偏低。2.男女生得分差异显著,且女生整体心理和谐状态优于男生。3.初中组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但是通过比较初中组三个年级的得分情况,发现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和谐状态较差。初中组与高中组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4.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班干部以及不同居住地这三个方面对中学生的心理和谐状态影响不大。5.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和谐 团体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1 文献综述13-19
- 1.1 心理和谐13-15
- 1.1.1 心理和谐的维度与内涵13
- 1.1.2 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的区别13
- 1.1.3 心理和谐的测量13-14
- 1.1.4 心理和谐的相关研究14-15
- 1.1.5 有关中学生心理和谐的研究现状15
- 1.1.6 影响中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15
- 1.2 团体心理辅导15-16
- 1.2.1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15-16
- 1.2.2 国内外有关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相关状况16
- 1.3 团体心理辅导在提升学生心理状态方面的研究现状16-19
- 2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假设19-21
- 2.1 问题提出19
- 2.2 研究假设19-21
- 3 研究一: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研究21-29
- 3.1 研究目的21
- 3.2 研究对象21
- 3.3 研究工具21-22
- 3.4 研究程序22
- 3.5 研究结果22-26
- 3.5.1 全体被试与全国常模差异检验22-23
- 3.5.2 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的差异检验23
- 3.5.3 不同年级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的差异检验23-25
- 3.5.4 不同居住地的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的差异检验25
- 3.5.5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的差异检验25-26
- 3.5.6 是否担任班干部的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的差异检验26
- 3.6 讨论26-29
- 4 研究二: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的干预研究29-49
- 4.1 研究目的29
- 4.2 研究对象29
- 4.3 研究工具29-30
- 4.4 研究流程30
- 4.5 团体辅导方案30-33
- 4.5.1 团体辅导方案的理念30-32
- 4.5.2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理论依据32-33
- 4.6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主要内容33-39
- 4.7 研究结果39-41
- 4.7.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心理和谐状态比较39
- 4.7.2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心理和谐状态比较39-40
- 4.7.3 对照组前后测心理和谐状态比较40
- 4.7.4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的心理和谐状态比较情况40-41
- 4.7.5 实验组前后测之差与对照组前后测之差比较41
- 4.8 团体成员以及领导者对团体活动的感悟41-44
- 4.9 结果讨论44-49
- 4.9.1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心理和谐状态整体干预有效性的分析44-45
- 4.9.2 团体干预有效的原因分析45-46
- 4.9.3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中的其它治疗因子46-49
- 5 总讨论49-51
- 5.1 研究一与研究二的相关性49
-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49-50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50-51
- 6 结论51-53
- 7 教育建议53-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一61-63
- 附录二63-65
- 附录三65-67
- 附录四67-83
- 附录五83-91
- 后记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J];政策w,
本文编号:878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7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