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者对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注意偏向
本文关键词:自伤者对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注意偏向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自伤行为 注意偏向 Stroop任务
【摘要】:目的:探讨在唤起负性情绪后,自伤者是否倾向于注意其常用的自伤方式。方法:实验一:采用Stroop范式,在启动和未启动情绪调节方式的条件下,要求被试对常用情绪调节词、不常用情绪调节词和自伤词作反应,比较被试对这三类词的反应时,以检验采用动词作刺激词的Stroop任务的有效性;实验二:选用自伤青少年作为被试,启动自伤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方式,采用实验一证实有效的Stroop任务检验自伤者是否表现出对其常用自伤方式的注意偏向。结果:实验一表明,启动条件下,被试对其常用的情绪调节方式反应时最长;实验二发现,在启动条件下,自伤者对其常用的自伤方式反应时最长。结论:采用动词作为刺激词的Stroop任务有效;自伤者表现出对其常用自伤方式的注意偏向。
【作者单位】: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关键词】: 青少年 自伤行为 注意偏向 Stroop任务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36B02)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SH063)资助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NSI,以下简称自伤行为)是指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情况下,个体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该行为不被社会认可,且不具致死性或致死性较低[1,2]。自伤行为一般在12-14岁出现,且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最高[2,3]。一直以来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佳桐;邹慧婷;;简析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3期
2 黄丽娟;;1例“咬舌”自伤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年07期
3 朱琳;;特殊儿童自伤行为研究概述[J];残疾人研究;2013年04期
4 赵宋薇;柳燕妮;钟华;;青少年自我伤害防范与干预机制深析[J];才智;2015年11期
5 褚成静;潘艳云;董树平;;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及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6 丁勇;;运动员冲动性、愤怒表达与体育道德的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7 李方方;杨柳;;自闭症儿童家庭照顾者社交回避的影响因素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小卫;;以功能性分析为导向的自闭症人群自伤行为解释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源;人际需求损害和正情绪功能对青年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于丽霞;一样自伤两样人:自伤青少年的分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尹秋;重庆市大学新生攻击性人格特征常模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2年
2 胡皓月;自伤大学生的自我图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妍;重庆市高中生冲动性人格特质的常模建立及其与自杀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周静;冲动性人格特质高中生的社会信息编码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轩攀贤;初中生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周艳;中小学生手指自伤行为的现状与干预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2 刘永海;;当代享乐主义思潮的形成、基本特征和危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3 郭永玉;交往、成就: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的心理学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肖崇好;;自我监控量表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a Go/Nogo task of abnormal response inhibition in heroin addict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2009年08期
6 谢友祥;林语堂的享乐主义生存目的论[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蒋长好;石长地;;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安静;冲动性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肖亚男;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方平;;情绪关注性欺骗与情绪调节[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2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3 郑容;;情绪调节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黄徐姝;罗跃嘉;;情绪调节方法的分类和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5 徐江;刘瑞华;;情绪调节及其教育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刘启刚;周立秋;;情绪调节的理论模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苏俊;;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理论模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瞿鸿雁;许远理;黄玲玲;;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9 薛淑莉;;情绪调节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综述[J];才智;2011年20期
10 齐原;;情绪调节研究述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程族桁;;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敏儿;王筠榕;曹敏莹;王玲芝;袁俏芸;廖文娜;邓欣媚;;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罗鸣鸣;张野;;浅述无意识情绪调节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王国芳;杨晓辉;韩鹏;Jack Mearns;;中文版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的修订及其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温瑶;甘怡群;谢晓非;;地震灾后医务工作者的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投入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婷;甘怡群;;反馈类型与情绪调节内隐理论对词汇判断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过程:生理反应、主观感受及表情行为的变化[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邵景进;张大均;江琦;吴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海燕;;大学生情绪调节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刘迎春 费纯;情绪调节提升劳动者深层扮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汪芬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书写表达:情绪调节的良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羽;贵阳心理咨询存四大误区[N];法制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2 马伟娜;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情绪反应的调整机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允丽;父母的元情绪理念、4岁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其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程利;对恐怖图片诱发的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邸莎;高一新生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金秀;初二学生认知情绪调节能力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懿;不同情绪启动水平下直觉情绪调节作用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耀红;自尊、情绪调节预期对积极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孔芳;《内经》情志学说的情绪调节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93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9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