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长时训练下的分离
本文关键词: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长时训练下的分离
【摘要】: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是指当线索-靶子的时隔大于约300 ms时,被试对呈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子相较对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靶子而言反应更慢的现象。新近抑制标签(Inhibitory tagging,IT)理论指出,除返回抑制外,一个由前额叶执行控制系统负责的抑制标签机制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起着暂时中断刺激-反应链接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该理论的关键假设—"抑制标签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返回抑制发挥作用"还未有来自常规被试研究的支持。结合线索-靶子和Stroop范式,采用8(训练天数)×2(线索-靶子关系)×3(色字一致性)的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通过连续8天的长时训练对常规被试的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功能在学习可塑性上的差别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返回抑制随着练习的增加呈现出了显著降低的趋势,而抑制标签并未随着练习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分离,为抑制标签理论的关键假设提供了重要的来自常规被试的证据。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抑制标签 返回抑制 长时训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SFC:31300833/31371025)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前言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高效地搜寻到特定的目标是人类视觉系统一项赖以生存的重要技能(NajemnikGeisler,2005;Wolfe,2010)。维持高效搜寻效率需要认知系统减少在搜索过程中返回先前注视/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的概率(IttiKoch,2001;Klein,1988;Klein,2000)。大量研究表明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雪飞;蒋军;赵晓;陈安涛;;练习对Stroop效应中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2 张阳;彭春花;孙洋;张明;;视觉返回抑制的认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立彬;;优秀运动员视觉搜索模式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南彩;王高华;刘忠纯;王惠玲;王晓萍;肖玲;;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年02期
3 潘运;杨桂芳;张铭峰;常慧青;黄玉婷;;视觉选择性注意条件下刺激目标异步性变化对线索效应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谢文亮;朱丹;佟新鑫;;一种基于视觉注意的小目标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12期
5 王洋;杨连军;;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21期
6 曹华;赵光圣;张峰;;“武术运动员警察”的Stroop任务特点[J];山东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7 Chien-Heng Chu;Brandon L.Alderman;Gao-Xia Wei;Yu-Kai Chang;;Effects of acute aerobic exercise on motor response inhibition:An ERP study using the stop-signal task[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5年01期
8 沈模卫;高在峰;张光强;水仁德;乔歆新;李伟健;;三维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J];心理学报;2007年06期
9 傅瑜;陈雪飞;陈安涛;;口头和手动Stroop冲突性质区别的新证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贾兰芳;陈雪飞;陈安涛;;言语工作记忆影响Stroop效应中的语义冲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佳;返回抑制对空间Stroop冲突解决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银;空间定向中返回抑制的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幸娟;返回抑制时程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金燕;利用脑电及光电联合检测分别研究注意中的定向和执行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肖鑫;期待调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的神经活动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胡楠茶;心智游移和注意网络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杨宇然;学习障碍初中生视觉搜索过程中的返回抑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青;自我面孔加工的独特性和共享性[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9 孙金燕;利用脑电及光电联合检测分别研究注意中的定向和执行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徐立彬;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u&,陈素芬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不同作业阶段的分配注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年04期
2 张明,陈骐;注意定势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3 姚茹;李寿欣;董立达;贾广珍;;老年人返回抑制之特征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沈模卫;高在峰;张光强;水仁德;乔歆新;李伟健;;三维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J];心理学报;2007年06期
5 王丽丽;郭亚桥;邱江;袁加锦;刘晓;张庆林;;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6 皮翠萍;;返回抑制的个体差异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7 李晓军;周宗奎;张玉妹;范翠英;洪建中;;不同颜色背景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8 王敬欣;田静;贾丽萍;李永鑫;;负性信息自动捕获注意: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4期
9 郑允佳;陈琳;金志成;;记忆集对注意焦点转换及其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4年03期
10 陈咏媛;;返回抑制——一个不断扩展的领域[J];文教资料;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在峰;沈模卫;张云帆;;应用三维倾斜平面对返回抑制机制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范海楠;许百华;;动态范式中的基于颜色返回抑制及其出现时间[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金志成;陈骐;;认知负载对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焦江丽;;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和颜色的返回抑制和重复知盲[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晓林;姚远;;听觉系统基于频率的和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光强;高在峰;余喻;沈模卫;;对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姚茹;李寿欣;;不同注意条件下场独立、场依存个体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军;高禄;;空间-语义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幸娟;张明;;干扰加工调节返回抑制出现的时间[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焦江丽;王勇慧;刘毅;;汉语、单语者的抑制控制差异——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占方;线索性质对返回抑制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骐;记忆负载对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李梅;自我面孔的返回抑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贾武力;空间注意的资源分配对基于客体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晶晶;听力正常和听觉障碍者基于客体返回抑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商应美;视觉障碍者基于位置和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军;空间—语义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亨荣;不同实验范式中空间关联对基于频率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珊珊;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潘亮;注意资源限制对小学儿童返回抑制容量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3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3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