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影响时空隐喻理解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7-09-28 20:41

  本文关键词:影响时空隐喻理解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时空隐喻 时间运动视角 心理现实性 具身认知


【摘要】:"自我动"和"时间动"在时空隐喻中常被用来表征时间的运动方式,代表了人们理解个体与时间相对运动的不同视角。大量研究已证实这两种时间运动视角存在心理现实性。人们对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受到空间运动经验、情绪、语言与文化、个体差异等具身因素的影响,反映了时空隐喻理解中视角选择的灵活性。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语言与思维、情感、运动经验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时空隐喻 时间运动视角 心理现实性 具身认知
【基金】:中国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302201)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61375009)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其他具体的概念来表征和理解。由于空间概念是人类最熟悉、最早习得的基本概念之一,人类自身也具有非常强的空间感知能力,所以用空间概念来表征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甚至在人类的婴儿时期就有体现,例如9个月大的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榕,黄希庭;时间隐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2 陈燕;黄希庭;;时间隐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3 杨晓红;张志杰;;时间隐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4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5 毕翠华;黄希庭;;非语言情境中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6 陈巍;黄家裕;;具身化、隐喻理解与情绪启动[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7 金泓;黄希庭;;时空隐喻研究的新问题:时间表征的左右方向性[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9期

8 杜蕾;;愤怒的动机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认知对比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张琰;吴念阳;徐凝婷;;时空隐喻的空间感知基础[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3 王仲贻;;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探索[J];大家;2012年08期

4 罗茜;;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潘震;;论“空间-时间”隐喻的多重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许先文;;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张颖;;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相似性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张海明;;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2期

10 谢文标;余欣欣;;初中学生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娟;适应取向的时间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章璇;时间距离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谈加林;时间洞察力中时间认知与体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9 陈莹;时间自我: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一致与不一致[D];西南大学;2008年

10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茵;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具身转向[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秀珍;俄汉语时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许文婷;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时间系统的对比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阳达;语言理解中温度与情绪的心理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慧素;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乐;英汉时空隐喻的跨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怿;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谈隐喻翻译[D];四川大学;2002年

8 成军;汉语中时间隐喻空间化表征的认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冯丽萍;英汉时间隐喻表征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张燕;时间隐喻的认知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2 张静;陈巍;;具身化的情绪理解研究:James-Lange错了吗?[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3 王永红;从汉英时间隐喻之异同看隐喻与文化的关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5 张捷,曾翠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黄希庭,李伯约,张志杰;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王亚琴,黄希庭;时点记忆研究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8 周榕,黄希庭;时间隐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9 周榕,黄希庭;儿童时间隐喻表征能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10 伍丽梅,莫雷,王瑞明;视角在时间语言理解中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方;视角与时空隐喻[D];山东大学;2007年

2 何艳;非语言情境中空间对时间的影响及其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蕾;隐喻理解的类比基础[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2 肖蔚;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黄缅;隐喻理解的认知模式[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刘正光;;隐喻理解模式研究述评[J];英语研究;2005年01期

5 吴向东;文化差异对隐喻理解的影响[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曹军;;语境下的隐喻理解[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刘菁;冯涛;韩骏;;两种隐喻理解的认知理论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郭善芳;;隐喻理解的难度及其差异性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刘函;;论文化差异对隐喻理解的影响[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杜学鑫;张文鹏;;从施喻者角度看隐喻意义构建和隐喻理解[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秋凤;丁峻;;具身视域下情绪启动对隐喻理解影响的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郑艳霞;;隐喻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群;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和适宜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邹梦雨;2-6岁儿童隐喻理解能力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涛;从文化角度谈隐喻理解[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岳娟;用关联理论阐述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D];南昌大学;2011年

5 白锋宇;儿童对隐喻的意义理解及其隐喻理解认知过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梁醒君;抑制和强化机制对汉语隐喻理解的作用[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琛;面向隐喻理解的认知属性知识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马玉俊;隐喻理解加工策略的选择机制[D];河南大学;2009年

9 赵艳丽;汉英双语者大脑隐喻理解的事件关联电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谭洪霞;认知语境在隐喻理解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7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37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