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9 10:10

  本文关键词: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情绪 情绪唤醒水平 动机 认知资源 认知灵活性


【摘要】:研究采用两种占用不同认知资源的实验范式来探讨积极情绪的唤醒水平和动机强度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搞笑家庭短片来诱发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通过美食视频诱发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使用情绪自评量表来区分情绪唤醒水平,将情绪唤醒水平3-5之间的被试分为低唤醒水平组,情绪唤醒水平6-8之间的被试分为高唤醒水平组,情绪诱发后进行Stroop任务,以此来考察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具体影响,实验二加入了无情绪诱发组作为对照组,来考察与无情绪组相比,高动机高唤醒水平情绪组、高动机低唤醒水平情绪组、低动机高唤醒水平情绪组以及低动机低唤醒水平积极情绪组在认知灵活性任务表现上的差异。有研究指出认知资源占用的差异会影响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表现。因此,实验三探讨了在特征分类任务范式下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在认知资源占用较多的任务下,不同动机强度、唤醒度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程度,实验四加入了无情绪诱发组作为对照组,来考察在特征分类任务下,与无情绪组相比,高动机高唤醒水平情绪组、高动机低唤醒水平情绪组、低动机高唤醒水平情绪组以及低动机低唤醒水平积极情绪组在认知灵活性任务表现上的差异。研究表明:(1)Stroop任务中:在不同动机强度上,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比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更能够促进认知灵活性。在不同唤醒度水平上,低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比高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更强。(2)Stroop任务中:与无情绪诱发组相比,个体在低动机低唤醒度水平下,对认知灵活性促进作用显著,而个体处于高动机情绪(高唤醒水平、低唤醒水平)下,认知灵活性会显著降低。(3)特征分类任务中:不同动机强度上,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相比对认知灵活性的促进效果更好。在不同唤醒水平上无显著差异。(4)特征分类任务中:个体处于高动机高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下,会降低认知灵活性。(5)认知资源占用的差异,会影响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作用。
【关键词】:积极情绪 情绪唤醒水平 动机 认知资源 认知灵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前言12-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4-32
  • 1.1 积极情绪研究概况14-21
  • 1.1.1 积极情绪的概念14-15
  • 1.1.2 积极情绪的相关理论15-18
  • 1.1.3 积极情绪的诱发与评定18-19
  • 1.1.4 积极情绪、唤醒水平与动机的关系19-21
  • 1.2 认知灵活性研究概述21-28
  • 1.2.1 认知灵活性的概念21-22
  • 1.2.2 认知灵活性的研究范式22-26
  • 1.2.3 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因素26-28
  • 1.3 积极情绪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28-32
  • 1.3.1 积极情绪与认知灵活性的研究现状28-29
  • 1.3.2 积极情绪与认知灵活性研究中的影响因素29-32
  • 第二章 问题提出32-38
  • 2.1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2-34
  • 2.1.1 在探讨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中缺少了动机强度的研究32-33
  • 2.1.2 在探讨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中缺少了对不同认知资源的实验范式的研究33-34
  • 2.1.3 在探讨积极情绪与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中缺少了将动机与情绪效价维度的综合研究34
  • 2.2 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34-35
  • 2.2.1 不同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34
  • 2.2.2 情绪的动机强度与情绪唤醒水平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34-35
  • 2.2.3 认知资源不同的实验范式对情绪与认知灵活性的影响35
  • 2.3 研究目的35-36
  • 2.4 研究意义36-37
  • 2.4.1 理论意义36-37
  • 2.4.2 实践意义37
  • 2.5.研究假设37-38
  • 第三章 Stroop任务下情绪的动机强度、唤醒水平在认知灵活性影响上的差异38-44
  • 3.1 研究目的38
  • 3.2 研究假设38
  • 3.3 研究方法38-40
  • 3.3.1 被试38
  • 3.3.2 实验设计38
  • 3.3.3 实验仪器38
  • 3.3.4 实验材料38-39
  • 3.3.5 实验程序39-40
  • 3.3.6 数据处理40
  • 3.4 结果40-42
  • 3.4.1 情绪诱发评定40-41
  • 3.4.2 积极情绪的动机强度与唤醒水平的主体效应检验41-42
  • 3.5 讨论42-43
  • 3.6 结论43-44
  • 第四章 在Stroop任务下,与无情绪组相比,积极情绪的动机强度和唤醒水平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44-50
  • 4.1 研究目的44
  • 4.2 研究假设44
  • 4.3 研究方法44-46
  • 4.3.1 被试44
  • 4.3.2 研究设计44
  • 4.3.3 实验仪器44
  • 4.3.4 实验材料44-45
  • 4.3.5 实验程序45-46
  • 4.3.6 数据处理46
  • 4.4 结果46-48
  • 4.4.1 情绪诱发情况评定46
  • 4.4.2 无情绪组与不同动机、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组的比较46-48
  • 4.5 讨论48-49
  • 4.6 结论49-50
  • 第五章 特征分类任务下,情绪的动机强度、唤醒水平在认知灵活性影响上的差异50-54
  • 5.1 研究目的50
  • 5.2 研究假设50
  • 5.3 研究方法50-52
  • 5.3.1 被试50
  • 5.3.2 实验设计50
  • 5.3.3 实验仪器50
  • 5.3.4 实验材料50-51
  • 5.3.5 实验程序51-52
  • 5.3.6 数据处理52
  • 5.4 结果52-53
  • 5.4.1 情绪诱发情况评定52-53
  • 5.4.2 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53
  • 5.5 讨论53
  • 5.6 结论53-54
  • 第六章 在特征分类任务下,,与无情绪组相比,积极情绪的动机和唤醒水平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54-59
  • 6.1 研究目的54
  • 6.2 研究假设54
  • 6.3 研究方法54-56
  • 6.3.1 被试54
  • 6.3.2 研究设计54
  • 6.3.3 实验仪器54
  • 6.3.4 实验材料54-55
  • 6.3.5 实验程序55-56
  • 6.3.6 数据处理56
  • 6.4 结果56-58
  • 6.4.1 情绪诱发情况评定56
  • 6.4.2 无情绪组与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组的比较56-58
  • 6.5 讨论58
  • 6.6 结论58-59
  • 第七章 总讨论与结论59-66
  • 7.1 Stroop任务下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59-60
  • 7.2 特征分类任务下不同动机强度、唤醒水平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60-61
  • 7.3 不同任务类型下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差异61-62
  • 7.4 研究结论62-63
  • 7.5 本研究创新之处63
  • 7.6 研究不足与展望63-66
  • 7.6.1 情绪诱发方面63-64
  • 7.6.2 被试年龄64
  • 7.6.3 个体差异因素64
  • 7.6.4 情绪对认知灵活性影响的神经机制64-66
  • 参考文献66-74
  • 附录74-76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76-78
  • 致谢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元广;李寿欣;;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4年06期

2 张建华;;认知灵活性的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3 李芳;朱昭红;白学军;;高兴和悲伤电影片段诱发情绪的有效性和时间进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1期

4 王艳梅;郭德俊;;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8年03期

5 王艳梅;郭德俊;方平;韩学军;唐丽萍;曲静;;积极情绪影响任务转换的性别和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6 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灵活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8期

7 李红;王永芝;;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发展及其与言语能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8 李美华;沈德立;;论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与教育的契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李美华,白学军;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发展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10 郑希付;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刺激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941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41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