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基于情境判断测验的师范生隐性知识发展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5:16

  本文关键词:基于情境判断测验的师范生隐性知识发展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师范生 情境判断测验 隐性知识


【摘要】:隐性知识不仅仅是知识的一种静态形式,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的联系尤为紧密。师范生作为准教师群体,其隐性知识的积累与发展对教育信念的树立以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对师范生隐性知识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为师范生更深刻的理解教育问题,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为师范生整体的职业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教师的教育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研究一:以访谈、观察、开放式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收集材料,自编《师范生隐性知识情境判断测验》,以沈阳师范大学136名师范生为被试进行预测。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99,重测信度为0.754,分半信度为0.835,同时量表也具有较好的效度。结果表明,《师范生隐性知识情境判断测验》可以作为相关的测量工具。研究二:以《师范生隐性知识情境判断测验》为工具,以沈阳师范大学120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实习前后对师范生隐性知识水平加以测量。结果表明:1.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隐性知识水平总体差异不显著。教育实习后,师范生在反击、立规矩、委托、回避4种策略上的得分略低于实习之前,其余3种策略上的得分略高于实习之前。2.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在识别应对教学问题情境中好的策略变化较小,在识别坏的策略上变化较大。具体表现为:好的策略方面,实习后,在说服教育策略的识别上较实习前有所下降,其余策略均无变化;坏的策略方面,实习前倾向于将反击、立规矩归为坏的策略,实习后更倾向于将服从归为坏的策略。3.实习前,师范生隐性知识水平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人文社科类师范生在各策略上的平均分均高于理工类的大学生,其中在反击、立规矩、回避、服从4种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实习后差异不显著。4.实习前后,师范生隐性知识水平在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研究三:教学反思前后,师范生隐性知识水平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在具体策略上有所变化。综合三个子研究的结果,本研究认为经过教育实习,师范生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隐性知识。由此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师范生隐性知识研究与宣传力度,加强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相关的实习制度,提升师范生对师徒互动的认识,为师范生隐性知识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师范生 情境判断测验 隐性知识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9-24
  • 一、 隐性知识的源起及研究现状9-14
  • (一) 隐性知识的起源及其实践性9-10
  • (二) 隐性知识的概念10
  • (三) 隐性知识的理论基础10-12
  • (四) 隐性知识的测量12-13
  • (五) 隐性知识的获取13-14
  • 二、 情境判断测验的相关理论及研究14-24
  • (一) 情境判断测验的理论基础15-16
  • (二) 情境判断测验的开发16-21
  • (三) 情境判断测验的优点、缺点21-22
  • (四) 基于情境判断测验的隐性知识研究22-24
  • 第二部分 研究总体构想24-26
  • 一、 问题提出24-25
  • (一) 师范生隐性知识研究现状24
  • (二) 教育实习与师范生隐性知识获得24-25
  •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25
  • (一) 研究内容25
  • (二) 研究假设25
  • 三、 研究意义25-26
  • (一) 理论意义25
  • (二) 实践意义25-26
  • 第三部分 师范生隐性知识的发展现状研究26-47
  • 研究一 师范生隐性知识情境判断测验的编制26-36
  • 一、 研究目的26
  • 二、 研究方法26-35
  • (一) 情境及反应选项开发模式的选择26-28
  • (二) 情境及反应项目的收集28-29
  • (三) 情境及反应项目的筛选29-30
  • (四) 师范生隐性知识情境判断测验的预测30-35
  • 三、 研究结果35
  • (一) 情境判断测验的有效性35
  • (二) 数据预测结果的有效性35
  • 四、 讨论35-36
  • 研究二 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隐性知识的发展现状36-42
  • 一、 研究目的36
  • 二、 研究方法36-37
  • (一) 被试36-37
  • (二) 研究工具37
  • (三) 施测过程37
  • (四) 统计方法37
  • 三、 研究结果37-40
  • (一) 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隐性知识总体差异37
  • (二) 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好的策略与坏的策略对比37-39
  • (三) 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隐性知识专业性质差异39-40
  • (四) 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隐性知识性别差异40
  • 四、 讨论40-42
  • (一) 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隐性知识的发展特点分析40-41
  • (二) 不同文化背景下实习教师隐性知识对比41-42
  • 研究三教学反思前后师范生的隐性知识发展现状42-47
  • 一、 研究缘由42
  • 二、 研究目的42
  • 三、 研究方法42-44
  • 四、 研究结果44-47
  • (一) 量的分析:教学反思前后隐性知识比较44
  • (二) 质的分析:教学反思对师范生隐性知识获得的作用44-47
  • 第四部分 创新、不足及建议47-50
  • 一、 创新及不足47
  • (一) 研究创新47
  • (二) 研究不足47
  • 二、 建议47-50
  • (一) 统一隐性知识的测量,加强隐性知识的宣传普及47
  • (二) 完善教育实习的相关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关系47-48
  • (三) 兼顾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8
  • (四) 提高师范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保障师徒互动的有效性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介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红;;二语习得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2 周天梅;知识内化的心理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3 张旭;温有奎;;基于认知的知识内化和外化研究[J];情报杂志;2008年03期

4 李琳莉;;从知识内化的角度审视大学英语教学[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李琳莉;;大学英语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2期

6 王青平;;如何更好地落实高中数学知识[J];神州;2012年32期

7 胡小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内化机制研究[J];商;2013年17期

8 白颖妹;;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J];网友世界;2013年Z4期

9 丁玲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内化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2年07期

10 张坤;谢国洪;;艺术知识内化成学生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学理论;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艳;学习是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N];陇南报;2007年

2 潮安县东凤镇中片中学 郑炎武;实现“知识外延与内化”对培养语文素养的作用[N];潮州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重视能力对 轻视知识错[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让知识转化为竞争优势(下)[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5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秦自云;探究学习也能以思辨和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N];中国教师报;2008年

6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 管亚楠;数学试卷讲评教学的探索[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姬晨;准音乐教师入职应谱好三部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河北省武强县豆村乡常村完小 黄四新;怎样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学会反思[N];学知报;2011年

9 郝贵生;话说“能力”[N];天津教育报;2012年

10 ;指引方向 平稳过渡[N];黄石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丽娟;“非常规”物理实验对初中生建构物理知识意义促进作用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杜姗丽;认知交互视角下OKC集体知识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路爽;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知识交互特征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艳;基于情境判断测验的师范生隐性知识发展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5 金仙女;基于Blog的大学生隐性知识的转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瑞瑞;从权力知识到知识权力[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乐嘉立;长作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婷;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机制及其效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萨支斌;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42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42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