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高中生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30 05:32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生 异性交往 理想异性特征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它既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时期,几乎影响人的一生。而作为实现社会化必不可少链条的人际交往,以其令人向往、颇具魅力,同时十分神秘、令人困惑的特点展现出来。它既是促进青少年性别角色成长、成熟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性别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因而被理论研究者和学校教育实践者关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在异性交往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异性交往中,了解高中生心目中理想异性的特征不仅对了解我国当代学生的价值观、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够让教育实践者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提供与异性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帮助调节交往不当产生的情绪困扰。因此对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已有的研究为出发点,旨在探讨我国当代高中生在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的特点。采用文献法和调查问卷的方法。首先查阅相关中外资料,抽取承德市双滦和双桥的605名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西南大学姚晓琳的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特征问卷进行调查。通过研究,比较系统的考察了高中生交往中理想异性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并以此研究为基础提出相应异性交往的指导建议。综合研究结果如下:1.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各品质倾向具有不平衡性,当代高中生在异性交往中仍然看重道德、人品等内在因素,而其次才考虑投缘、外放和才干等相关条件。2.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在各因子上表现也不平衡,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学科、学习成绩、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的高中生,在理想异性特征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性别上,女生在道德、投缘和外放因子上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年级上,表现为高一总分及各项因子得分普遍较低,而高二这两项相对得分较高;家庭来源上,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更加看中异性的道德品质;成绩差学生的总分和各项得分普遍低于成绩好的学生;在母亲文化程度上,具体表现为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异性交往中越看重与对方的投缘程度;家庭收入上,家庭收入高的学生更加重视理想异性的道德因素,而家庭收入低的学生则结果相反;而不同学科上差别不大。
【关键词】:高中生 异性交往 理想异性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0
  • 1.1 问题提出8
  • 1.2 研究意义8-10
  • 1.2.1 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社会化进程和性角色的形成8-9
  • 1.2.2 提高高中生的异性交往水平,,并为妥善处理婚恋关系积累经验9
  • 1.2.3 多维度扩展青少年异性交往特征的内容9-10
  • 2 文献综述10-16
  • 2.1 异性特征的概念10
  • 2.2 理想异性特征及相关研究10-11
  • 2.3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及相关研究11-14
  • 2.3.1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定义11-12
  • 2.3.2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相关研究12-14
  • 2.4 以往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14-16
  • 3 高中生异性交往的现状调查16-29
  • 3.1 研究目的16
  • 3.2 被试16
  • 3.3 研究工具16-17
  • 3.4 统计工具17
  • 3.5 分析与结果17-23
  • 3.5.1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比较结果17
  • 3.5.2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性别差异17-18
  • 3.5.3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年级差异18
  • 3.5.4 不同家庭出生的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分析18-19
  • 3.5.5 是否独生子女在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差异19-20
  • 3.5.6 不同成绩的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分析20
  • 3.5.7 父母学历不同的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差异比较20-21
  • 3.5.8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家庭基本收入的差异21-22
  • 3.5.9 中学生理想异性特征的学科性质的比较22-23
  • 3.6 讨论23-25
  • 3.6.1 高中生理想的异性特征23
  • 3.6.2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家庭因素差异23-24
  • 3.6.3 高中生理想异性特征的自身因素差异24-25
  • 3.7 教育对策25-29
  • 4 结论29-30
  •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0-31
  • 参考文献31-33
  • 附录33-35
  • 致谢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张大均;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J];青年探索;2002年05期

2 许红梅;正确对待青少年的异性交往[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02期

3 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4 邢利荣;;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欧晓霞;;农村学生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5期

6 李满江;;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教育浅谈[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5期

7 沈贵鹏;王莉洁;;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及其辅导[J];中国轻工教育;2010年01期

8 庞红威;卫荣;张来平;;堑后智——女校类中职生与异性交往不当的原因与解决方案[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11期

9 姜霞;;当代中职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调查分析研究——以句容城市职业学院三年制学生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1期

10 罗新红;;浅谈中职生异性交往的特点和方式[J];黑河学刊;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核;;高中生异性交往面面观[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张大均;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学;范丽华;;青春期异性交往研究报告[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菡;;她需要补上父女交往这一课——一例异性交往困惑访谈个案[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向阳;杨伊生;;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恋爱状况调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罗金全;;中学生恋爱要早识早防早决[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敏英;;对高中生异性交往问题的个案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谢君;;一场误会 一缕愁绪——初中生异性交往中烦恼的思考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鹿瑞云;聂晓东;;中专生心理卫生状况——283封学生咨询信件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周华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村青少年异性交往能力[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95965部队政治委员 陈立;异性交往,不能“堵”怎么“疏”[N];解放军报;2009年

2 记者 韩俊;大学生更需要“异性交往”教育[N];中国人口报;2004年

3 潘雯;异性交往的心理阶段[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苏纪玲;对青少年异性交往莫慌张[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许罡邋本报记者 王晓英 粘青;异性交往的困惑与分析[N];吉林日报;2007年

6 常凌

本文编号:946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46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5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