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从“想”到“做”——卢比孔模型的解释力和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02 00:28

  本文关键词:从“想”到“做”——卢比孔模型的解释力和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卢比孔模型 动机过程 意志过程


【摘要】:卢比孔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前决策、前行动、行动和后行动)、三种意向(目标、执行和评价)及调控机制,旨在勾画愿望如何转换为具体行动。过往的研究聚焦于心理定势和执行意向,近年则扩及于消费和健康心理学等领域中。透过对照何谓好理论的准则及检视其他动机理论的局限,卢比孔模型的优点呈现为建构上的简约,能区分动机和意志过程并体现其复杂性,且应用广泛。针对此模型的拓展,可就往昔被忽略的环节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
【关键词】卢比孔模型 动机过程 意志过程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在西方,恺撒的名言“渡过卢比孔河1”(crossingthe rubicon)用来形容人们采取断然手段(苏维托尼乌斯,前121/1995);在中国,“木已成舟”、“箭在弦上”等成语也有相似的意思。不同的文化揭示了相同的认识:将自己投身于没有退路的境地,一旦开始就截然不同了。而在动机的“卢比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华;;谈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J];科技英语学习;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q,

本文编号:956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56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