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正迁移的模块心理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正迁移的模块心理学研究
【摘要】: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迁移问题是中介语语用学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对于语用正迁移问题的研究较少,试图通过模块心理学这一认知心理学的新兴学科的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正迁移进行解释性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第二语言学习者 语用正迁移 模块心理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二语习得中的认知语用能力研究》(GPA11508) 2013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与学习策略研究》(SQ132008)
【分类号】:B842.5
【正文快照】: 一、引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迁移问题一直以来是中介语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语言学家Uriel Wein-reich[1]于1953年提出语用迁移这一概念。语用迁移的研究是中介语语用学同二语习得研究交叉而产生的一个研究领域。第二语言学习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哲宏,李放放;功能分解与心理的整体模块性——J福多的“认知机制的功能分类”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熊哲宏;心理模块"概念辨析——兼评J.Fodor经典模块概念的几个构成标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庞加光;;语用模块化及其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熊哲宏;“模块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论纲[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徐宏亮;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陈宏;;文化导向型外语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韩颖;;歧义结构的翻译及其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魏月红;会话含义的语用阐释[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牛小玲;;解读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违反现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朱晨荻;;科学认知活动视野中的“观察渗透理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向朝红;;英汉词典语用信息处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明;;词典中的语用义及其局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从LDOCE2到LDOCE4[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斯岚;俄语笑话的语言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哲宏,李放放;功能分解与心理的整体模块性——J福多的“认知机制的功能分类”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熊哲宏,杨慧;是认知心理学,还是进化史——论“进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在矛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熊哲宏;心理模块"概念辨析——兼评J.Fodor经典模块概念的几个构成标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曾凡桂;论关联理论语用推理的溯因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5 张今;思想模块假说(摘要)[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2期
6 蒋严;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熊学亮,张韧弦;试论条件句和结论句之间的逻辑规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冉永平;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9 熊哲宏,李其维;“达尔文模块”与认知的“瑞士军刀”模型[J];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10 张伟伟,陈玉翠,沈政;从面孔模块到马赛克──视觉特异性加工的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建军;陈中永;;多面体的一面: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化过程[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2 夏家驷;;略论语言学习的转折点——关于建立外语学习最佳语言吸取机制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3 商卫星;;心理模块概念的新内涵——评熊哲宏的模块心理学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熊哲宏;;论性、爱情与婚姻的功能独立性——关于柏拉图《会饮》的模块心理学解读[J];心理研究;2008年01期
5 林为;章睿健;高定国;;汉字形音信息在韩国留学生判断句义中的作用[J];应用心理学;2007年03期
6 蒋柯;;为什么需要模块心理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王永德;;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8 ;《二语叙事语篇主题推理研究》简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龚少英;;第二语言句子加工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10 官群;;ERP与二语学习:能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二语吗?[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哲宏;翟文静;;“模块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亚鹏;董奇;;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切换与选择的神经机制:来自ER—fMRI的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本文编号:957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5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