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全球化时代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心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02 08:02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时代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心理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化时代 跨界民族 国家认同 心理机制 认同内容


【摘要】:全球化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国家认同建构。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在全球化时代受到的冲击更大。一旦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偏低,就会影响跨界民族的国家情感,危及边疆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稳定。本项目拟通过4个研究,预期实现以下目标:1将国家认同分成文化认同和公民认同两种成分,并编制符合民族实际状况的跨界民族国家认同问卷;2探讨民族认同、穆斯林认同在群际歧视知觉与国家认同间的中介作用;3理清民族内隐理论对国家认同的影响;4探讨管理体制、民生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政策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并尝试建立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数据库,及时把握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动态建构过程。研究结果对完善民族政策、开展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石河子大学心理学综合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 跨界民族 国家认同 心理机制 认同内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25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0YJC880098) 石河子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RWSK-Y17)
【分类号】:B84-0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进入21世纪,全球化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起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不断推进的、动态的过程。国际贸易、跨国公司、旅游和学术交流让许多人在全球流动,辗转于不同国家。人们不仅因为商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于海涛;;试论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特点[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王纪芒;;全球化时代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的朝鲜族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肖锐;胡琦;;伊犁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调查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1期

5 桂榕;;全球化背景:回族国家认同的现代性[J];回族研究;2011年02期

6 龙耀;李娟;;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的国家认同——以广西大新县隘江村为例[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7 梁茂春;;“跨界民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越边境的壮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8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9 于海涛;金盛华;;国家认同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趋势[J];心理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胜尼,彭少麟,杨咸福,陈维;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南淝河水质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张玮;王波;娄海涛;;橙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水中Cr~(6+)的吸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3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马戎;从王桐龄《中国民族史》谈起——我国30年代三本《中国民族史》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周文玖;;从“一个”到“多元一体”——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潘乃谷;;费先生讲“武陵行”的研究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陈屏昭;蒋彬;刘忠荣;刘健君;杨顺强;;亚硫酸氢盐影响植物光合特性的生理学分析[J];北方园艺;2010年05期

8 李珍;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周伟良;简论武术技术特征的历史演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余丽丽;;网络社群的结构与行动机制探析[J];今传媒;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栋;高峻;;滨海旅游区典型外来物种生长适应性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北岸加拿利海枣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学军;;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尚季芳;;开发西北教育的急先锋——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创办和业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5 石毅;;“大都市研究——社会、人口、文化”专题综述[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柴尔峰;;AgI沉淀溶解的探究性实验教学[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万长江;李刚;;对有关证明某电解质为弱电解质的实验设计的深入反思[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8 李春晖;杨志峰;郑小康;庞爱萍;;黄河天然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建立健全江西省财政系统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邱文元;;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炜;水资源公允配置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利;自然的人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柴阿丽;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光谱分析技术的蔬菜叶部病害诊断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占;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成胜;湿地使者社会认同的质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倩;初中阶段小班化学习模式中的班级管理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木子;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银梅;固定化细胞移动床浸出高硫高铁低铜难选铜矿中铜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少宁;汉语塞音韵尾对英语清塞音尾负迁移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王军;不同居住类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国栋;青年女性的瑜伽修习[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戚欣;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定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梁进龙;高承海;万明钢;;回族、汉族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自尊的影响[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6期

3 陈志明,罗左毅;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娟;龙耀;;中越边民跨国婚姻法律问题探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谷禾;谭庆莉;;近代中国西南国界线变迁与跨界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7 于海涛;;试论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特点[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陈维国;印尼泰国华人青年的国家认同比较——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一次问卷调查[J];东南亚纵横;2003年11期

9 秦向荣;佐斌;;民族认同的心理学实证研究——11~20岁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结构和状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塞缪尔·亨廷顿,李俊清;再论文明的冲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文虎;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和平崛起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向然;;中国跨界民族状况及其形成[J];许昌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葛公尚;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研究新收获[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焦润明;;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之研究(待续)[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黄光成;跨界民族的文化异同与互动——以中国和缅甸的德昂族为例[J];世界民族;1999年01期

6 丁延松;“跨界民族”概念辨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蔡玮;;社会安全理论视角下的跨界民族问题——以库尔德人为例[J];世界民族;2009年04期

8 曹兴;论跨界民族问题与跨境民族问题的区别[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焦润明;;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之研究(续完)[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刘海清;;从历史角度看中越跨界民族与国家安全问题[J];学术探索;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稚;;关于跨界民族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兼论中国与东南亚的跨界民族[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刘达成;游绍华;;世纪之交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张正明;;跨界民族问题刍议(摘要)[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吴宏伟;;中亚与中国跨界民族:历史和现状[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俊清;;跨境跨界民族与边疆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研究——2013年度基地重大项目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3春刊09)——民族关系中国梦 讲信修睦行宪政[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金光;跨界民族问题对临近国家外交关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马富英;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艳;吴楚克:跨界民族问题的本质 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关系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吴金光;跨界民族问题成为引发重大国际冲突的根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谭德峰;跨界民族问题冲击“民族国家”现有秩序[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吴金光;跨界民族问题对地区关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祁进玉;跨界民族文化研究的新篇章[N];中国民族报;2012年

8 吴楚克;东南亚国家形势变化中国地缘安全观念面临挑战[N];中国民族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栾爱峰;地缘政治视角下我国西北跨界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香;内蒙古的跨界民族问题与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明毅;妥善处理跨界民族关系 促进新疆社会稳定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李萍;新时期我国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及其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伟;云南省陇川县跨界民族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朱金春;地缘安全视野下的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黄丽;我国西北跨界民族对民族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7 孟玲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跨界民族的跨界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岽;越南边境民族政策对我国云南中越交界地区跨界民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肖锐;我国跨界民族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范瑞;中泰哈尼—阿卡跨界民族阿茨咕、滇航嚓音乐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58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58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