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因素模型的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双因素模型的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职业倦怠 离职意愿 护士
【摘要】: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强调了心理健康评估中对积极心理的重视,认为评估中应加入对积极心理特征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评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既往大多关于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都是基于消极或积极的单因素评估。为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首先验证了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中国护士群体中的适用性,其次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其与职业倦怠、离职意愿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研究一对三种心理健康理论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生活满意度为积极心理指标,精神病理症状为消极心理指标建立起来的单一指标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各项指标良好,χ2/df=3.143,RMR=0.022,RMSEA=0.059,GFI、AGFI、CFI在0.9以上,优于以精神病理症状为唯一指标的单因素心理健康模型和精神病理症状为消极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为积极心理指标的复合指标双因素模型。研究二基于双因素模型分析了护士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护士群体完全健康者比例较低,而易感者和完全病态者比例较高。不同年龄段、护龄段,文化程度的护士在消极心理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护龄段、婚姻状况的护士在积极心理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三探讨了护士职业倦怠、心理健康与离职意愿的关系。结果显示:完全心理健康者比易感者、有症状但满足者、完全病态者拥有更低的职业倦怠感和离职意愿;同样具有精神病理学症状的有症状但满足者和完全病态者的护士群体中,拥有高生活满意度的护士职业倦怠感和离职意愿均较低。心理健康、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017-0.882之间。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对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职业倦怠的玩世不恭、低成就感维度对离职意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健康中抑郁因子、生活满意度对离职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健康在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双因素模型对非完全心理健康者尤其是易感者在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以及轻度、中度、重度倦怠检出人数明显多于传统模型,且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结论:以生活满意度为积极心理指标,精神病理症状为消极心理指标建立起来的单一指标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得到初步验证,该模型适合于测量护士心理健康,而且比传统评估更加全面。该模型的优点在于不但能够筛查出部分在传统心理健康评估下容易被忽略的易感者和有症状但满足者,针对不同群体可以进行更具个体化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而且能够早期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个体,及时进行干预。因受样本量、时间、人力、物力的限制,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后续研究可扩大样本量,采取纵向研究设计追踪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对模型进一步验证以及探讨该模型对心理健康的干预指导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职业倦怠 离职意愿 护士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2
- 2 文献综述12-25
- 2.1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12-17
- 2.1.1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提出背景12-13
- 2.1.2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概念提出13
- 2.1.3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结构和测量13-15
- 2.1.4.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15-17
- 2.2 心理健康17-18
- 2.2.1 心理健康的概念17
- 2.2.2 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17-18
- 2.2.3 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18
- 2.3 主观幸福感18-20
- 2.3.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18-19
- 2.3.2 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19-20
- 2.4 职业倦怠20-22
- 2.4.1 职业倦怠的概念20-21
- 2.4.2 职业倦怠的测量21
- 2.4.3 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21-22
- 2.5 离职意愿22-25
- 2.5.1 离职、离职意愿的概念22-23
- 2.5.2 离职意愿的测量23
- 2.5.3 离职意愿的相关研究23-25
- 3 研究构思与方法25-30
- 3.1 研究构思25-27
- 3.1.1 问题提出25
- 3.1.2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假设25-27
- 3.2 研究方法27-30
- 3.2.1 研究被试27
- 3.2.2 研究工具27-29
-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29-30
- 4 研究一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护士群体中的适用性30-34
- 4.1 引言和研究目的30
- 4.2 研究方法30-32
- 4.2.1 被试30
- 4.2.2 研究工具30
- 4.2.3 统计方法30-32
- 4.3 研究结果32-34
- 5 研究二基于双因素模型的护士心理健康现状研究34-44
- 5.1 研究目的34
- 5.2 研究方法34-36
- 5.2.1 被试34-35
- 5.2.2 研究工具35
- 5.2.3 统计方法35-36
- 5.3 研究结果36-44
- 5.3.1 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双因素模型划分结果36
- 5.3.2 不同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比较36-37
- 5.3.3 不同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分组状况37
- 5.3.4 不同护龄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比较37-38
- 5.3.5 不同护龄的护士心理健康分组状况38-39
- 5.3.6 不同婚姻状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比较39
- 5.3.7 不同婚姻状况的护士心理健康分组状况39
- 5.3.8 不同文化程度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比较39-40
- 5.3.9 不同文化程度的护士心理健康分组状况40
- 5.3.10 不同职务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比较40-41
- 5.3.11 不同职务的护士心理健康分组状况41
- 5.3.12 不同科室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比较41-42
- 5.3.13 不同科室的护士心理健康分组状况42-44
- 6 研究三护士心理健康、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的关系44-55
- 6.1 研究目的44
- 6.2 研究方法44
- 6.2.1 被试44
- 6.2.2 研究工具44
- 6.2.3 统计方法44
- 6.3 研究结果44-55
- 6.3.1 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护士在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上的差异分析44-45
- 6.3.2 护士心理健康、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的关系研究45-48
- 6.3.3 心理健康在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分析48-51
- 6.3.4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描述51
- 6.3.5 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51-55
- 7 讨论55-62
- 7.1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护士群体中的适用性检验55-56
- 7.2 护士心理健康现状特点56-58
- 7.3 护士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关系58-60
- 7.4 双因素模型的实践意义60-62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62-65
- 8.1 结论62
- 8.2 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62-63
- 8.3 研究意义63-64
- 8.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2
- 附录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显亮;顾海根;赵必华;;二阶因素模型的测量等价性检验——以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为例[J];心理科学;2011年05期
2 陈丽;刘艳;;自我提升与适应关系的调节因素模型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3 尤瑾;郭永玉;;“大五”与五因素模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结构[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4 蒋绍君;;从差异走向融合的《我的盛大希腊婚礼》——从Hofstede文化因素模型角度解读[J];名作欣赏;2011年12期
5 杨波;人格5因素模型的两种理论:词汇观和特质论[J];心理科学;1999年01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自富;高峰强;;有关人格五因素模型研究的某些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孟庆茂;程金刚;;潜变量研究的三种模型分析方法:探索性、验证性因素模型和协方差结构模型[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刘俊杰;贾兴梅;;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基于AWD分解因素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任夏翔;龚德风;李好好;;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评价—牛熊市场中的因素模型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余喜生;;双因素模型可转债的一种非参数定价方法[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杜建刚;范秀成;;基于公平性调节作用的服务忠诚度前置因素模型研究——基于中国十二类服务业的一项探索性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永开;基于因素模型的组合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盼盼;[D];西南大学;2015年
2 蔡艳;基于双因素模型的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3 柳振;我国地产股定价的模型适用性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4 杨兴;四因素定价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万会会;中国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1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6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