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自我接纳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20:01
本文关键词:老年人自我接纳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老年人 自我接纳 特质应对方式 团体心理辅导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快速发展,“自我接纳”这个词也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爱自己和接纳自己不需要任何条件。自我接纳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心身达到完满状态的重要基础。老年人现在正处于人生阶段的特殊时期,自我接纳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老年人是否可以保持身心健康,稳定个人情绪,端正人生态度。因此,提高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是预防老年人心理危机产生的有效解决办法。本研究采取了以下步骤开展工作。首先,基于以往研究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老年人自我接纳预测问卷,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老年人自我接纳正式问卷,并考察了其信效度;其次,通过自编的老年人自我接纳正式问卷调查了解目前老年人自我接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再次,通过对特质应对方式与老年人自我接纳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进一步完善对影响老年人自我接纳的机制的相关研究;最后,通过实施提升老年人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实验来提升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为自我接纳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本研究的结论如下:通过对老年人自我接纳问卷的初步编制,对老年人自我接纳的现状调查及相关人口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老年人特质应对方式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以及分析提升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老年人自我接纳问卷一共包含三个维度:认知接纳、情感接纳、行为接纳。老年人自我接纳问卷的模型拟合度较好,信效度较高。(2)老年人自我接纳的整体水平较好。老年人的自我接纳的不同维度在不同年龄段、经济收入、职业背景、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居住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老年人在职业背景,文化程度和是否与子女居住的差异最为显著。(3)老年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的比例差不多。老年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接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接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老年人自我接纳总分对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对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4)老年人自我接纳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实验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是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具有即时性效果和一定程度的持续性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 自我接纳 特质应对方式 团体心理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3
- 2 研究意义及研究构想13-14
- 2.1 研究意义13
- 2.1.1 理论意义13
- 2.1.2 实践意义13
- 2.2 研究构想13-14
- 3 文献综述14-24
- 3.1 自我接纳14-19
- 3.1.1 自我接纳的概念14-15
- 3.1.2 自我接纳的测量15
- 3.1.3 自我接纳的发生机制15-16
- 3.1.4 国内外有关自我接纳的研究16-19
- 3.2 应对方式19-23
- 3.2.1 应对方式的定义19-20
- 3.2.2 应对方式的测量20-21
- 3.2.3 影响因素21-23
- 3.3 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23-24
- 4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24-25
- 4.1 以往研究的小结24
- 4.2 研究假设24-25
- 5 研究一老年人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25-33
- 5.1 开放式问卷25-26
- 5.1.1 目的25
- 5.1.2 方法25
- 5.1.3 结果与分析25-26
- 5.1.4 预测问卷的形成26
- 5.2 老年人自我接纳问卷的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26-29
- 5.2.1 目的26
- 5.2.2 方法26
- 5.2.3 研究结果与分析26-29
- 5.3 老年人自我接纳的验证性因素分析29-31
- 5.3.1 目的29
- 5.3.2 方法29-30
- 5.3.3 研究结果与分析30-31
- 5.4 老年自我接纳问卷的信效度分析31-32
- 5.4.1 信度分析31
- 5.4.2 效度分析31-32
- 5.5 分析与讨论32
- 5.6 小结32-33
- 6 研究二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的现状调查33-42
- 6.1 研究目的33-34
- 6.2 研究对象34
- 6.3 研究工具34
- 6.4 数据分析34
- 6.5 研究结果34-38
- 6.5.1 老年人自我接纳的总体状况34
- 6.5.2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34-35
- 6.5.3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年龄分组上的差异35
- 6.5.4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35-36
- 6.5.5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经济收入水平上的差异36
- 6.5.6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职业上的差异36-37
- 6.5.7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37-38
- 6.5.8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与子女居住类型上的差异38
- 6.6 分析与讨论38-41
- 6.6.1 老年人自我接纳的总体状况38
- 6.6.2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38
- 6.6.3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年龄分组上的差异38-39
- 6.6.4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39
- 6.6.5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经济收入水平上的差异39-40
- 6.6.6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职业上的差异40
- 6.6.7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40-41
- 6.6.8 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在与子女居住上的差异41
- 6.7 小结41-42
- 7 研究三老年人应对方式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42-46
- 7.1 研究目的42
- 7.2 研究对象42
- 7.3 研究工具42
- 7.4 数据分析42-44
- 7.5 研究结果44
- 7.5.1 老年人特质应对方式的总体情况44
- 7.5.2 老年人特质应对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44
- 7.6 分析与讨论44-45
- 7.7 小结45-46
- 8 研究四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实验研究46-54
- 8.1 研究目的46
- 8.2 研究假设46
- 8.3 研究方法46-47
- 8.3.1 研究被试46
- 8.3.2 研究工具46
- 8.3.3 实验设计46-47
- 8.4 研究程序47-49
- 8.4.1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的设计47-48
- 8.4.2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环节的安排48-49
- 8.4.3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实施49
- 8.5 数据处理49
- 8.6 研究结果49-52
- 8.6.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老年人的自我接纳水平在实验干预前的同质性检验49-50
- 8.6.2 实验组老年人的自我接纳水平分数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分析50
- 8.6.3 对照组老年人的自我接纳水平分数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分析50-51
- 8.6.4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老年人的自我接纳水平分数前后测的差量差异分析51
- 8.6.5 实验组老年人的自我接纳水平分数的前测与追踪后测的差异分析51
- 8.6.6 实验组老年人的自我接纳水平分数的后测和追踪后测的差异分析51-52
- 8.7 实验组老年人对提升老年人自我接纳水平的团体心理辅导的自我评价52
- 8.8 分析与讨论52-53
- 8.9 小结53-54
- 9 总讨论54-59
- 9.1 老年人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54
- 9.2 老年人自我接纳的现状及特点54-56
- 9.3 老年人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56-57
- 9.4 老年人自我接纳的干预实验研究57-58
- 9.5 研究的贡献58
- 9.6 研究的不足58-59
- 10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A:老年人自我接纳的开放式问卷66-67
- 附录B:老年人自我接纳现状的预测问卷67-70
- 附录C:老年人自我接纳的正式问卷70-72
- 附录D:应对方式问卷72-73
- 附录E:老年人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案73-75
- 附录F:团体心理辅导后老年人的自评量表75-76
- 附录G:老年人团体心理辅导后的追踪调查访谈题目76-77
- 附录H: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国;;自我接纳的理由[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12期
2 傅成仕;唐W氀,
本文编号:961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6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