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情境特征与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压力情境特征与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情绪应对策略 大学生 压力情境特征 情境可控性
【摘要】:首先以1 65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情境版)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然后以74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情境版)和压力情境特征调查表,探讨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与压力情境特征(压力情境类型、压力持续时间、压力强度和情境可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情境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于测量特定压力情境下大学生的情绪应对策略;(2)压力情境类型能显著地预测情绪加工策略,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压力事件更多使用情绪加工的应对策略;(3)压力持续时间能显著地预测情绪表达策略,大学生对于急性压力事件更多地使用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4)压力强度对大学生情绪应对的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压力情境的可控性能显著地正向预测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情绪加工策略,负向预测情绪表达和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其中对情绪表达策略的预测作用相对较小。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情绪应对策略 大学生 压力情境特征 情境可控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及其与亲职压力关系的研究”(13XRK002),项目负责人:王滔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及其训练模式研究”(10-GJ-0518),项目负责人:王滔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应对总是与情境有关,任何具有伤害或威胁个体的潜在因素的情境都可能成为压力源。不同的压力事件会引发个体不同的应对行为,即便是在同一个压力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个体使用的应对策略也有所不同[1]。已有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主要使用情绪应对策略来缓解压力[2]。情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甘窈;况利;黎雪梅;;经济压力对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9年07期
2 孟小红;;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应激强度的相关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3 陈建文;王滔;;大学生压力事件、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基于武汉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4 陈建文;王滔;;压力应对人格:一种有价值的人格结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6 唐本钰;;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2期
7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吕薇;英玉生;;浅谈高职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及特点[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元小佩;;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陈建文;卢忠耀;;大学生的压力应对人格结构——基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形容词量表(QZPAS)的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2期
5 冯进锐;徐卫林;;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6 赵冰;;论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7 冯大彪;王玲;;当代大学生自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邓雪梅;;独立学院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传承;2009年20期
10 余欣欣;郑雪;;大学生乐观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京晶;;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及心理教育效果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高山川;;大学新生应付应激事件的影响因素[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悦芝;宋亚男;孙致敏;杨晓霞;;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商与焦虑、抑郁的调查研究[A];2014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7 汪海彬;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特点及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赖运成;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权;情绪智力对高管团队冲突、行为整合及战略决策绩效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10 张鹏程;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元庆;张家口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海琼;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技能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刘乐功;高校教师人格、应对方式及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鑫;大学生压力应对的智慧隐含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妍;高中生考试失败归因、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晨;当代大学生精神压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远;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提高应对技能的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周东斌,罗嘉文,林伟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刘凌霜;;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林晓桂;何少颖;赵凌波;段华平;;高校贫困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5 朱丽芳;谢倩;;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6 陈建文,王滔;关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几个基本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7 彭萍;姚树桥;刘伟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郑有珠;教师在压力情境下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9 方双虎;胡海燕;;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周红萍;高晓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3期
2 王滔;陈建文;;不同压力情境下情绪应对策略的效果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11期
3 徐云;;不同留守经历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为例[J];教育导刊;2013年11期
4 刘翔平;;心情不好?试试“心理瑜伽”![J];心理与健康;2009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米雅婷;;情绪应对及其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车旭升;;韩国国家队射箭运动员竞赛中紧张情绪应对策略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越异;情绪应对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思;情绪应对,,角色压力,控制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欣悦;首次创业失败归因、负面情绪应对导向与创业失败学习[D];上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9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8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