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然”类词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5:10

  本文关键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然”类词偏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然”类词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加之“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汉语热”的浪潮也正一波强似一波的席卷着全球。“然”类词都含有“然”这一相同的语素,且其中不乏词义或用法相近的词语,因此学习者很容易受到词语外形的影响,加之没有完全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在使用中产生偏误。本文立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大纲》,通过对HSK语料库中的“然”类词进行偏误分析,归纳偏误类型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若干对外汉语“然”类词教学的建议。全文一共包含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综述目前“然”类词的本体研究和“然”类词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最后介绍语料来源。第二部分是“然”类词及其偏误的统计。在这一部分,笔者首先阐述了“然”类词的定义和分类,随后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大纲》中的“然”类词,共计28个,最后统计留学生“然”类词的偏误情况,确定第三部分所要研究的具体偏误词汇,并分为“然”类形容词、“然”类副词、“然”类兼类词和“然”类连词四类。第三部分是本篇论文的偏误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检索出来的“然”类词偏误语料进行偏误分析。笔者从“然”类形容词、“然”类副词、“然”类兼类词和“然”类连词四类出发,分别对其中的具体词汇进行偏误分析,发现偏误类型主要为误代、误加和遗漏三种,最后进行归类总结。第四部分根据上一部分的偏误分析探究产生偏误的原因,笔者认为汉语本身的特殊性、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学习者错误的学习方法和教师不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基于上述的偏误分析以及对其原因的探析,提出若干针对对外汉语“然”类词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第六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关键词】:“然”类词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前言9-17
  • 1.1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9-10
  • 1.2 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10-11
  • 1.2.1 理论基础10
  • 1.2.1.1 中介语假说10
  • 1.2.1.2 偏误分析理论10
  • 1.2.2 研究思路10-11
  • 1.3 相关研究综述11-15
  • 1.3.1 关于“然”类词本体研究综述11-15
  • 1.3.1.1 “然”类词的综合研究11-12
  • 1.3.1.2 “X然”类词的单角度研究12-15
  • 1.3.2 关于“然”类词的二语教学研究15
  • 1.4 语料来源15-17
  • 第2章 “然”类词及其偏误情况统计17-22
  • 2.1 “然”类词的定义及分类17-18
  • 2.2 《大纲》中的“然”类词18-19
  • 2.3 留学生“然”类词偏误情况统计19-22
  • 第3章 《大纲》中“然”类词的偏误分析22-38
  • 3.1 “然”类形容词偏误分析22-23
  • 3.1.1 “必然”的偏误分析22-23
  • 3.1.2 “显然”的偏误分析23
  • 3.1.3 小结23
  • 3.2 “然”类副词的偏误分析23-25
  • 3.2.1 “仍然”的偏误分析23-24
  • 3.2.2 “竟然”的偏误分析24
  • 3.2.3 小结24-25
  • 3.3 “然”类兼类词的偏误分析25-31
  • 3.3.1 “当然”的偏误分析25-28
  • 3.3.1.1 误代25-27
  • 3.3.1.2 误加27-28
  • 3.3.2 “果然”的偏误分析28-29
  • 3.3.2.1 误代28
  • 3.3.2.2 误加28-29
  • 3.3.3 “自然”的偏误分析29
  • 3.3.4 “偶然”的偏误分析29-30
  • 3.3.4.1 误代29-30
  • 3.3.4.2 误加30
  • 3.3.5 “突然”的偏误分析30
  • 3.3.6 小结30-31
  • 3.4 “然”类连词的偏误分析31-36
  • 3.4.1 “虽然”的偏误分析31-33
  • 3.4.1.1 误代31-32
  • 3.4.1.2 误加32-33
  • 3.4.1.3 遗漏33
  • 3.4.2 “然而”的偏误分析33-34
  • 3.4.2.1 误代33-34
  • 3.4.2.2 误加34
  • 3.4.3 “固然”的偏误分析34-35
  • 3.4.4 “既然”的偏误分析35-36
  • 3.4.5 小结36
  • 3.5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留学生习得“然”类词的偏误原因38-40
  • 4.1 汉语自身的特殊性38
  • 4.2 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泛化38-39
  • 4.3 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影响39
  • 4.4 教师的课堂教学影响39-40
  • 第5章 对外汉语“然”类词的教学建议40-43
  • 5.1 合理安排学习顺序,循序渐进40
  • 5.2 教学方法多元化40-42
  • 5.2.1 活用对比教学法40-41
  • 5.2.2 语素分析教学法41-42
  • 5.3 注重操练42-43
  • 第6章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整理论文情况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菊;;“迷”类词的生成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2期

2 芜崧;也谈“×化”类词[J];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王瑾;;类词头“软”小议[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王晓静;;“族”及“族”类词浅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5 胡琳;;论汉语数分类词的界定[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1期

6 范云涛;;非典型级类词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肖雨潞;俄语中的类词组合[J];中国俄语教学;1987年04期

8 孙继善;多类词的分布与辨析[J];文科教学;1995年02期

9 王剑雄;英汉──汉英科技分类词库即将建成[J];中国信息导报;1995年11期

10 郭秋雯;;韩语分类词的重叠[J];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覃世贞;;“死”类词探异,等级制度管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2 孙淑娟;;释“杖”——兼论“~杖”“杖~”类词的刑具义及其他[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晓艳;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情感类词偏误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仝政;面向外国学习者的“苦”类词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曹瑞玲;留学生习得“必”类词的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曼钰;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然”类词偏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徐梅娟;《说文》饮食器具类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军;湖北仙桃方言封闭类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崔一方;口语格式“X+个+P类词”的构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王菲宇;从语义地图看汉语“和”类词[D];北京大学;2012年

9 洪芳;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转类词的及物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肖阁;状语位置上表程度义的“过”类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1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061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