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海陆联运建设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00:23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海陆联运建设发展探究 出处:《珠江论丛》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 海陆联运 广东 交通


【摘要】:作为21世纪国家重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经开始实施。在这个背景下,要实现互联互通,交通运输行业实际上起到了基础和支撑作用。能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效衔接的交通运输方式——海陆联运的建设与发展,必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对外开放南大门的广东,拥有的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海陆交通优势显著。历史上,珠海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解之缘。珠海应依托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海陆联运建设步伐。具体包括:完善海陆交通网络;积极推进西江江海联运工作;推动南沙、前海、横琴三大开发区建设;加快整合港口步伐,加快现代港口物流转型;规范多式联运市场;积极拓展信息网络;创新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形成"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最终带动广东旅游、进出口贸易、文化、运输、能源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Abstract]:As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wenty-fir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construction has already begun to implement. In this context, to achieve interoperability,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ctually plays a fundamental and supporting effec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and the Silk Road on the sea the effective link of transportation, sea transport," The Belt and Road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China opening of the South Gate of Guangdong, has the longest coastline, the largest port, land and sea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s. The history of Zhuhai and the "Sea Silk Road" with Zhuhai should be indissoluble bound. Relying on a major strategic opportunity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sea transport. Including: improve the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ctively promote the Xijiang Jianghai transport work; promote the Nansha, Qianhai, the construction of Hengqin three development zone;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port and pace. The modern port logistics transformation; specification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market; actively expand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innovation of the financing model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land and sea transport hub. The final drive Guangdong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ourism, culture, transportation, energy development and other undertaking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物流与信息管理系;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分类号】:F125;F512.4
【正文快照】: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被列为2015年中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首。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宇宏;;“一带一路”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01期

2 姚玲;;“中欧陆海快线”助力中欧经贸合作[J];中国远洋航务;2015年01期

3 戴东生;邓雪;;宁波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联运枢纽的路径分析[J];宁波通讯;2014年19期

4 张开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广东响应[J];南方论刊;2014年07期

5 杨眉;郭芳;姚冬琴;;新丝路战略的经济支点[J];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26期

6 吕余生;;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J];学术论坛;2013年12期

7 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10期

8 郑平;何雪君;杨璨瑜;;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瓶颈和要点分析[J];价值工程;2012年05期

9 张燕;冯邦彦;;港口与直接腹地的相关性研究:上海港、深圳港和广州港的比较[J];产经评论;2011年02期

10 董敏;张惠颖;;基于西江推动高栏港区江海联运的研究[J];珠江水运;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登;于红霞;;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年33期

2 张亚林;;“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江苏海运经济发展初探[J];江苏科技信息;2016年22期

3 王博;马红梅;;区域合作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6年22期

4 张强;张映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年08期

5 王秋雅;刘静暖;;“海上丝绸之路”:琼粤旅游产业一体化共建研究[J];现代商业;2016年21期

6 杜圣智;杨增光;;“伊斯兰国”恐怖活动的新动向及对中国挑战——“11·13”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引发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7 林惠玲;黄茂兴;;“海丝”战略背景下闽台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8 王勇;张林;李丽华;;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经济战略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探讨方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9 李崇蓉;;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J];创新;2016年04期

10 南文龙;张争胜;赵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开城;;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南方论刊;2011年11期

2 宗刚;任蓉;程连元;;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10期

3 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4 王伯礼;张小雷;;新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5 丁井国;钟昌标;;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以宁波港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6 杨秀云;程敏;;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12期

7 阎勤;童明荣;沈小贤;;关于加快发展宁波海铁联运的若干思考[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9年04期

8 孙吉亭;邵文慧;;试论港口经济竞争力的提升[J];东岳论丛;2009年02期

9 汤震宇;;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现状与发展策略[J];集装箱化;2009年02期

10 向前忠;;港口公路集散交通量预测的探讨[J];广东公路交通;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为耀;;全功能海陆两栖艇[J];技术经济信息;1989年10期

2 孙书贤;关于海陆管理分界线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5期

3 张海峰;;应适时进行海陆产业调整[J];科学决策;2006年04期

4 韩立民;卢宁;;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7年08期

5 卢宁;韩立民;;海陆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J];太平洋学报;2008年03期

6 叶向东;;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8期

7 侯英民;;实施海陆统筹协调发展[J];商周刊;2009年14期

8 刘明;;社会发展的海陆统筹战略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年08期

9 鲍捷;吴殿廷;蔡安宁;胡志丁;;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十二五”期间我国海陆统筹方略[J];中国软科学;2011年05期

10 刘广斌;张义忠;;促进中国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海洋经济;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少春;;在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推动海陆一体化开发[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成刚;张锡宝;;山东“蓝区”建设“海陆统筹”的认识与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3 赵亚萍;;基于海陆一体化的山东省海陆产业关联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邓云锋;韩立民;;海陆经济板块的互动关系及其一体化建议[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5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机制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6 王傜萱;;浅析海陆经济的统筹发展[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7 ;第一篇 海陆统筹与可持续发展[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朱坚真;师银燕;周映萍;;科学发展观与南海区域海陆统筹发展战略初探[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士基海陆调整北美航线[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10 王建龙;;加强滩海陆岸油田企业安全管理的探讨[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法权;中俄韩海陆联运航线复航[N];吉林日报;2013年

2 编译 孔岩;六月全球海陆温度突破纪录[N];中国气象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勇庆威 连涛 通讯员 元瑞泉 孙英俊;海陆治安 一体维护[N];威海日报;2014年

4 记者 张远平;前7月海陆装饰经济指标增幅超30%[N];中国船舶报;2010年

5 记者 胡龙江;深圳举行大运安保大型海陆实战演练[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熊琴;海陆商家深圳谋局转型变革[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黄宇琨;“海陆高”全覆盖[N];钦州日报;2014年

8 靖;马士基海陆重整太平洋区域航线服务[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9 本报记者  钱秀丽;以海南为试点实施“海陆统筹”[N];中国海洋报;2007年

10 特派记者  邱大军 陈成智;统筹发展应包括“海陆统筹”[N];海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倩;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统筹”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卢宁;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吴雨霏;基于关联机制的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曹可;环境约束下的辽宁省海陆产业统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殷晓冬;声学测深数据处理与海陆数据集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洁;上海市海陆产业系统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李平龙;浙江省海陆产业联动机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3 杨U,

本文编号:1366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366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