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三美一同”理念观照下的元代多民族文学活动

发布时间:2018-01-05 11:00

  本文关键词:“三美一同”理念观照下的元代多民族文学活动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美一同” 元代多民族文学 元代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摘要】:元代,蒙古、色目等部族的少数民族文士大量涌现,他们"各美其美",从本民族的审美视角出发,缔造诗境,特色鲜明。同时,"胡""汉"士子皆"美人之美",彼此尊重、包容他者文化,进而结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多族士人"美美与共",共同缔造了含弘正大、崇真贵俗的元代文化精神;多族士人间的频繁互动,也使得诗歌题材、内容、美学风格都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以"三美一同"理念观照之,可以发现元代文化与文学在中国多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魅力。其中的教益也为今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构建涵括各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提供有益的思考。
[Abstract]:In Yuan Dynasty, Mongolia, Ximu and other ethnic minority scholars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they "each beautiful its beauty",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 create a poetic environmen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Hu" and "Han" are all "beauty of beauty", respect each other, contain other culture, and then form the unprecedented "multi-clan scholar circle" in Chinese history, multi-ethnic scholars "beauty and beauty in common." Jointly created the cultural spirit of Yuan Dynasty which contains Hong Zhengda and worships true and expensive customs. The frequent interaction among the multi-clan scholars also makes the theme, content and aesthetic style of poetry take on a new look, which is viewed by the idea of "three beauties together". The unique charm of Yuan Dynasty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lti-ethnic culture can be found, and the lessons are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day's "Belt and Road"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hich includes the literature of all nationalities, provides useful thinking.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词曲源流史”(编号:11&ZD105)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二期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编号:PAPD)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1990年12月,费孝通先生于80岁寿诞之时,在日本东京做了题为《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的主题演讲,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一同”理念,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这是费老对人类学前途的乐观瞻望,是对和谐社会、美好社会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他提出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厚;;第二届“多民族文学论坛”在南宁举行[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2 关纪新;;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谫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3 小后;;《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出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小厚;;第三届多民族文学论坛在西宁召开[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4期

5 刘亚虎;;描述民族文学关系史[J];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03期

6 罗宗宇;;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学走向成熟的新探索——评《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04期

7 ;第八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民族文学的跨界交流与实践征稿启事[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1期

8 刘晓红;;建构多民族文学史的有效性及有限性[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第八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在我院举行[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与理论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1年年会召开[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志忠;;民族文学六十年评述[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2 吴道毅;;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吴刚;;趋同存异——民族文学60年的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4 安殿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5 赵志忠;;民族文学三十年评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6 夏冠洲;;为了中国文学史的整体性——写在《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的后面[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7 黄晓娟;;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学——女性历史经验与民族文化传统[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汤学智;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农冠品;民族文学与西部开发[N];广西日报;2002年

3 记者 王山;21世纪民族文学发展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1年

4 记者 郭晓虹;《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5 婧姝;中国民族文学网为民族文化营造良好信息共享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郎樱 汤晓青;《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正式出版[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扎拉嘎 汤晓青;实践与理论并进——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文贵良;开拓中国主体性生长的新空间[N];文艺报;2008年

9 黄华;第六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开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杨玉梅 张思玮 吴艳 郭彦辰;人才辈出 蔚为大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建军;民族文学视野下的竹枝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冯冠军;坚守与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捷克民族文学的代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标;浅析当代中国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D];兰州大学;2011年

3 南丁;论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的“边界写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哈妮;蒙古族作家汉文小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5 徐运源;少数族裔题材的“伤痕文学”—《民族文学》百期(1981-1989年)考察[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天军;远游者的壮丽回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崔光男;论当代中国朝鲜族移民题材小说的民族性[D];延边大学;2007年

8 李盼君;论全球时代的民族文学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雪梅;民族文学的一朵奇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俏;试论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特点和意义[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2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382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