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 制度距离 逆向技术溢出 OFDI “一带一路” 出处:《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追求经济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其相关研究一直被广大学者津津乐道,其中重要的一项研究成果为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由此如何促进技术进步便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相应的由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外部性——逆向技术溢出,其溢出效应的结果对于能否促进一国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逐年攀升,在该种情况下,中国是否能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获得的溢出效应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逆向技术溢出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对溢出效应造成了影响?这都是急待探索的问题。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先后对逆向技术溢出机制以及制度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再次通过分析2003-2015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存量数据,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从中挑选出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主成份分析构建制度距离指标体系,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这15个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着的制度距离;最后本文将制度距离变量纳入逆向技术溢出模型之中,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从制度距离构成角度来看,相较于文化距离,政治距离与经济距离对于不同国家之间制度距离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从政治距离测度结果来看,中国政治政策的开放性在样本15国中处于较为中等的位置,而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政治距离最小,与新加坡之间政治距离最大;从经济距离测度结果来看,中国经济政策的开放性较低,与俄罗斯的经济距离最小,与新加坡的经济距离最大;从文化距离的测度结果来看,与中国文化较为相似的国家为印度尼西亚,而匈牙利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较大差异性;从制度距离测度结果来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制度距离最小,而与新加坡、捷克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制度距离;从制度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作用角度来看,总体上来说,制度距离对于逆向技术溢出起阻碍作用,具体来说,经济距离、文化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的阻碍作用较为显著,而政治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的阻碍作用并不显著。
[Abstract]:The pursu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eternal theme of human society, its related research has been enthusiastically mentioned by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results is 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 Therefore, how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ology external-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produced by OFDI. The result of spillover effec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a country. Since 2013, President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idea of "Belt and Road". The total amount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s rising year by year. In this case, can China obtain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s through FDI? What will be the impact of the spillover effect?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spillover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nstitutional distance on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Agai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flows and stock data between 2003 and 2015, and in close combination with the "Belt and Road" national strategy, 15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were selected. Throug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distance index system, from the politics, the economy, the culture three aspects has probed into the system distance between the 15 countries and China; Finally, this paper brings the institutional distance variables into th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model, using panel data model to carry out empirical research.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distance composition, compared with cultural distance. The political distance and the economic distance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institutional distance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measurement of political distance, the openness of Chinese political policy is in the middle position in the sample of 15 countries, while the political distanc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political distance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is the biggest. From the result of economic distance measurement, the openness of China's economic policy is low, the economic distance with Russia is the least, and the economic distance with Singapore is the biggest. Judging from the result of cultural distance, the country similar to Chinese culture is Indonesia, while Hungaria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 of institutional distance measurement, the institutional distanc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s the smallest, while there is a large institutional distance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Singapore, Czech Republic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distance on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institutional distance hinders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specifically, economic distance. The cultural distance hinders th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but the political distance does not.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卫宁;周林;;我国FDI技术溢出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2 白露;王向阳;;FDI技术溢出机理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5期
3 黄正松;余敏;;贵州FDI技术溢出存在性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28期
4 卢健;浅谈“技术溢出”[J];商业研究;2000年04期
5 卢健;“技术溢出”的几个问题[J];天府新论;2000年05期
6 吴德进;外商投资对福建工业增长和技术溢出的贡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春顶;FDI技术溢出路径的深层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08期
8 杨文举;以贸易为媒介的国际技术溢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9 姚利民 ,唐春宇;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10 林吉双;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爽英;唐小我;邵云飞;;双向技术溢出模式下的集群自主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兰;曾刚;;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与溢出地技术区位研究初探——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钟昌标;;FDI对内资企业技术溢出绩效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凌飞;利用技术溢出获得“跳跃式”持续增长[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邵生余;为“技术溢出”拓展空间[N];新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策 王攀 毛一竹 王爱华;外资在华研发中心技术溢出 或演绎“蝴蝶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安礼伟;外向配套催生本土企业成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梅永红;主动从外资技术溢出中获益[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王淼 江尧明;青岛市政协督办提案力促大小企业协同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谭涛;屹立的科技精神[N];湘潭日报;2014年
8 糜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与机制研究述评[N];财会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章迪思;如何做创新世界的“钉子”[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磊;中国外向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张宏雷;绿色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符淼;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孙彩虹;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朱敏;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溢出[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杨红丽;FDI技术溢出[D];复旦大学;2014年
10 靳娜;中国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与渠道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梅;基于行业视角的我国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2 陆亚丽;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超;FDI技术溢出与我国吸收能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兰爽;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魏巍;制度因素对中国FDI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唐兰;金融发展、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D];西南大学;2015年
7 王圳;吸收能力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戴娟;东道国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亚琦;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郭梦晓;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东中西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84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48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