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汉语国际传播视野下中亚来华留学生汉语认同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8 16:28

  本文选题:汉语国际传播 切入点:汉语认同 出处:《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的中亚地区。中亚地区与我国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文化的传播、政治的交流、经济的合作都必须由共同的语言来承载。由于中亚地区历史、文化、民族的多样性及国家政策的推动,汉语的教学与发展逐渐受到中亚地区和我国双方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亚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这说明了他们在心理上对汉语的认同。因此,对中亚来华留学生的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汉语国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绪论针对汉语认同及中亚地区汉语传播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对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及调查对象进行了叙述;第二章从汉语的习得认同、汉语的价值认同、汉语的传播模式认同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认同情况;第三章采用度量的方式,对调查问卷的汉语认同度部分和因素分析部分采用描述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认同度进行了描述,并对中亚来华留学生的一般个体因素、“国家与文化的态度”、“情感因素”、“行为倾向”、“目的与动机”等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出各类因素对汉语认同度的影响程度;第四章根据调查结果,从官方的角度、学校的角度、教师教学的角度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中亚来华留学生汉语认同的策略;在结语部分就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做了全面总结。
[Abstract]:Since Belt and Road's strategic conception was put forward,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Central Asia, which is at the center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entral Asia and China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Political exchanges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must be carried by a common language. Because of the history, culture, ethnic diversity and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in Central Asia,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 have come to China to study Chinese, which shows their psychologic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to investigate the identity of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 in 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identity and Chinese communication in Central Asia.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design, contents, methods and object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identity of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and the value of Chinese. The results of three aspects of Chinese communication pattern identity analysis the Chinese identity of Chinese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 Chapter three adopts the method of measurement. The Chinese identity degree and factor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are describ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on and variance analysis, and the Chinese identity degree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 is described. It also analyzes the general individual factors, "attitude of country and culture", "affective factor", "behavioral tendency", "purpose and motivation" and so on,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degree of Chinese identi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4th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Chinese identity of the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 from the angle of official, school and teacher teaching, and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and deficiency of the thesis in the conclusion part.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浩 ,郑婕;汉语与汉民族的思维——汉语文化研究之二[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2 李光华;汉语走向世界的展望[J];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06期

3 林汉文;汉语的魅力[J];海内与海外;2000年10期

4 张会静;论汉译英中汉语文化因素的正确理解与表达[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刘高辉;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郑春燕;汉语的“神”“鬼”文化积淀[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科学思想与汉语文化的结晶[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1期

8 曹春梅;;论古代西域汉语文化[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9 宋晓霞;;论汉语的经济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刘文瑞;;汉语文化漫议[J];华夏文化;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陆刚;;汉语连珠四字结构与英语避虚就实的特点[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司继涛;;穿越文化,透视中英方位观之差异[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5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洋;;汉语谐音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蒋立珠;蒋立真;;从翻译“哈特”还是“黑特”想到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迪南;为恢复汉语的优雅而呐喊[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汉语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周年洋;恢复汉语的自豪感[N];财经时报;2007年

5 惠铭生;从汉语成为“看客”想到希拉克的愤然离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谢颖;为汉语张开文化之翼[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晓华;以平等理念推动汉语的现代转型[N];北京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9 五柳客;汉语还有多少美丽?[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朱竞;汉语的魅力[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顺良;美国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吴海燕;商务汉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先蓬;汉语的熵及其在语言本体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9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兰巧玲;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安琪;马来西亚彭亨大学汉语班成绩测试的评价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芳蕾;泰国私立小学三年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阳;布隆迪大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4 张文达;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低年段汉语记叙文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5 李雪;韩国全罗南道务安地区CPIK(在韩汉语项目)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6 杨峻;金边地区汉语教学情况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侬玮;汉语作为外语听说自主学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巩凤梅;从《实用汉语课本》与《实用汉语教科书》看国别化汉语教材编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丁正蕾;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覃秀萍;泰北中学生汉语夏令营情况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4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584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