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
本文选题: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 + TPP ; 参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加快流动的过程。全球化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区域合作的进程。因此全球化和区域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二者的目标都是促进生产要素更加有效地配置。然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反全球化的现象,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英国脱欧,以及美国退出TPP协定。在这种情况下,区域化的前提假设将予以改变,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适用,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缺失。在此情形下,区域合作的主导国担心失去市场和资本的流出,因而更倾向于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规则的重构,打造有利于自身的区域合作机制。因此这样的区域合作机制具有了竞争性。战后日本经济随着逐渐恢复,融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后期,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东亚区域合作战略。20世纪90年代,日本由以WTO为中心的多边主义转向区域合作。其区域合作的主要范围在亚太地区,制衡中国是其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利益集团和美国因素影响日本区域经合作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美退出TPP协定令日本陷入“上屋抽梯”的尴尬境地,面对“叠床架屋”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面临重重困境,需要重新定位。美国退出TPP,使安倍政府的“地球仪外交战略”受挫,也对日本的贸易和投资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还抑制了日本遏华实力,但客观上增强了以东盟为主导的RCEP的力量。虽然,一带一路、中国的周边外交、亚投行和RCEP等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但是,中国崛起和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本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导国。此外,“亚洲面碗”造成地区贸易规则的“多层断裂”,成为阻碍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重关卡。日本未来经济合作的区域定位是,将其对外经济合作的重心从亚太区域收缩至东亚地区。由于区域合作主导权决定因素变迁,日本将会在经济合作主导权方面与中国和东盟展开激烈的博弈。未来日本将会通过提供公共产品,诸如ODA等战略来消减中国在东亚区域的影响力,并通过清迈倡议多边化建构日元区域化。基于日本农业改革、现实战略利益等因素的考量,短期内未来日本将会利用TPP协定的现有成果,推进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整合进程,继续加强和推进东亚区域双边深度一体化和合作。中长期日本将会统合RCEP来引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建构体现日本比较优势的东亚一体化模式。
[Abstract]: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flow between countries .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flow between countries .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has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之浚;区域经济三要素——口腹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10期
2 白井文;网络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J];南方经济;2000年02期
3 ;区域经济发展要以“民富当先”[J];内蒙古宣传;2000年03期
4 唐松成;以特种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J];学习导报;2000年07期
5 章安友;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阳国亮,唐志良;试论小城镇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J];改革与战略;2001年02期
7 吴向鹏;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8 严安;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J];延边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9 ;狠抓科教兴区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甘肃科技;2002年12期
10 齐建中;开拓创新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理论前沿;200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区域经济合作——探索与发展——“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3 王铮;李宪振;;2007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调控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谦;曾庆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形势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淑芳;林宝志;;论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施均显;;广西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10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纺织商会会长、中国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民营企业应积极投身区域经济合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记者 刘国华 狄文君;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大连开讲[N];辽宁日报;2009年
3 龙超领;区域经济发展之影响因素论析[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广西检验检疫局 黄涛;发挥质检职能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记者 薛志伟;2011年 西部百县镇领跑区域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12年
6 ;区域经济强县的新跨越[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本报区县部记者 编辑整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太原日报;2012年
8 记者 武永召;邯郸市政协强力助推区域经济提升[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唐元贵;厚街 两调整两提升 培育创新型区域经济[N];东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任红芳;找准突破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阿克苏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4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5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静;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2 赵晓坤;发展中国家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3 尤丽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徐燕竹;基于GIS的我国区域经济板块差异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汤e,
本文编号:1747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74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