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战略下“跨界民族”概念及其逻辑连接

发布时间:2018-04-15 07:26

  本文选题:“一带一路” + 跨界民族 ; 参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对于跨越国界而居的"同一民族群体",基于其与"周边国家的纽带作用"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优势存量"。然而学术界对于"跨界民族"相关概念的模糊与混用并不利于其与"一带一路"的逻辑连接。因此,有必要对跨界民族概念进行重新探讨。基于其客体指向与主体形成的不同理解,学术界围绕上述概念而展开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对于概念的选择、使用与界定最终还是要结合研究的实际对象、具体情境与内容来确定。结合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来看,"跨国民族"这一概念的认可度是最低的。结合已有研究实际来看,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仍主要是毗邻国界的同一民族。在明确了跨界民族的内涵及其特征之后,才更有利于其与"一带一路"的逻辑连接。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要求以及战略实施来看,跨界民族概念的使用是最为契合的。它既突出了地域与人文等联通优势,又强调了其国家认同基础。
[Abstract]:For the "same ethnic group" living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it will become the "stock of advantages" in the strategy of "Belt and Road" based on its role as a link with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However, the fuzzy and mixed use of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cross-border nationality" in academic circles is not conducive to its logical connection with Belt and Road.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explore the concept of cross-border nationality.Based on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 orientation and the subject formation, the academic debate about the above concept has been ongoing.For the choice of concepts, use and defini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research object, specific situation and content to determine.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a National Network, the concept of "transnational nation" is the lowest.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actice, most of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still the same ethnic group bordering the national boundaries.Only after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border nationalities, can it be more favorable to its logical connection with Belt and Road.In combination with Belt and Road's strategic requirements and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cross-border nationality is most suitable.It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region and humanities, but also emphasizes the basis of its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境民族与边疆公共事务治理”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JJD630015)
【分类号】:D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勇;跨界民族问题研究:理论与现实[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5期

2 毛欣娟;;跨界民族问题与新疆社会稳定[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岩香宰;赵芳;;加强跨界民族工作 构建和谐西双版纳[J];今日民族;2006年10期

4 金炳镐;张兴堂;王芸芳;;加强跨界民族研究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1期

5 雷勇;;论跨界民族认同的多重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6 赵新国;刘洁婷;;论跨界民族工作与和谐边疆构建——云南金平县跨界民族问题的调查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5期

7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5期

8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历史记忆[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9 张明;;我国跨界民族的政治心理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10 孙志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界民族问题研究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达成;游绍华;;世纪之交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李俊清;;跨境跨界民族与边疆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研究——2013年度基地重大项目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3春刊09)——民族关系中国梦 讲信修睦行宪政[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吴金光;跨界民族问题对临近国家外交关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马富英;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艳;吴楚克:跨界民族问题的本质 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关系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栾爱峰;地缘政治视角下我国西北跨界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梁媚;论跨界民族问题的成因[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香;内蒙古的跨界民族问题与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明毅;妥善处理跨界民族关系 促进新疆社会稳定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李萍;新时期我国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及其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乔智敏;景洪市跨界民族发展与边疆社会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王玮;中缅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地缘政治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王伟;云南省陇川县跨界民族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朱金春;地缘安全视野下的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黄丽;我国西北跨界民族对民族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9 李岽;越南边境民族政策对我国云南中越交界地区跨界民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肖锐;我国跨界民族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3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753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3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