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主体间共识、地缘结构与共建“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8-04-17 23:23

  本文选题:主体间共识 + 地缘结构 ; 参考:《热带地理》2015年05期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本和文献的梳理分析,归纳当前国际社会对共建"一带一路"的4个主要的主体间共识。结合对当前和未来地缘结构发展趋势的分析,将物质因素、利益和主体间共识融合在"两超多强"或"两极格局"的结构之中,分析了同时包括3个因素的结构对涉及共建"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行为的因果作用和建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美国、俄罗斯、印度、沿线国家对自我身份、利益的界定。而这些不同国家间的身份、利益的集合将对共建"一带一路"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来讲,共建"一带一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地区层面,近期重点应该放在中亚、非洲、欧洲和中东地区,由远及近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顶层设计层面,应紧密围绕当前形成的4点主体间共识进行正面的宣传和引导。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v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xt and documents of "promoting the Co-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Summary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build the "Belt and Road" of the four main main consensu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geo-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 consensus among material factors, interests and subjects is integrated into the structure of "two superpowers and many strengths" or "bipolar patter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ality and constructional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three factors on the main state behavior of Belt and Road.On this basis,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self-identity and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India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The identity and interests of these different countrie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In general,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will be a long process.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immediate focus should be on Central Asia, Africa,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where "Belt and Road" will be promoted from far and near; at the top level,Should be closely around the current formation of the four-point consensus between the positive publicity and guidance.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157)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FD014)
【分类号】:K90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01期

2 胡志丁;陆大道;;基于批判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经典地缘政治理论[J];地理学报;2015年06期

3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4 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5 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年06期

6 韩召颖;;美国霸权、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胡志丁;刘玉立;胡浩;葛岳静;;建构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以战后日本崛起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10期

8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11期

9 李娟娟;樊丽明;;国际公共品供给何以成为可能——基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5年03期

10 安宇宏;;“一带一路”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蒋希蘅 程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一带一路”战略研究课题组;[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2 冯巍 程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一带一路”战略研究课题组;[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喜;班保申;苗壮;;西方国家利益理论研究的建构主义转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梦;王洋;;美以关系再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2期

3 曹德军;;国家间信任的生成:进程导向的社会网络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4 黄真;;国际关系中的互惠:一项研究评估[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5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6 王卓宇;;构建“中国学派”的观念困境:基于比较视野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2年02期

7 金新;;建构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2期

8 马荣久;;中国与东亚地区安全——以地区复合安全的“过程导向”为视角[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01期

9 韩爱勇;;因果关系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帆;;美国对华战略的国际与国家因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程诚;;比较中日政治文化“忠”的观念异同——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探索[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2 马国林;;国际社会和天下体系:比较与思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3 步少华;;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吗?——再论温特建构主义中的结构-施动者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4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5 简涛洁;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6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晨;中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公共关系战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万明;国际政治中女性领导人的政治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赵衍;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的互联网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莫纯政;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昊;高油价时期中国石油安全战略选择[D];河南大学;2011年

3 陈曦;国际法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海洋;儒家和合世界政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章迪禹;试论支配逻辑与制衡逻辑的根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晶萍;环境文化认同与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许善品;论中印反恐合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妍;中美两国媒体对胡锦涛访美报道分析(以2006年和2011年为例)[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敏静;约翰·米尔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论”剖析[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张岳;东亚安全合作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思明;;反思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石——比较优势理论[J];当代财经;2011年01期

2 陈奉林;;日本的崛起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利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3 唐彦林;;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评析[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4 胡志丁;葛岳静;徐建伟;曹原;;空间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5 顾朝林,石爱华,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6 韩湖初,杨士弘;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7 李小建,苗长虹;西方经济地理学新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8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9 王礼茂;李红强;顾梦琛;;气候变化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路径与效应[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10 苗长虹;魏也华;;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论争[J];地理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维;;论建构主义教学法与钢琴教学的联系[J];音乐时空;2014年11期

2 左银舫;认知建构主义学习观评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杨文华;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教学实践[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陈丽爽;;建构主义指导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J];职业时空;2012年11期

5 罗曼;;基于建构主义视域下环艺专业考察教学初探[J];戏剧之家;2014年08期

6 葛月华;;建构主义视野中的高校舞蹈教学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7 葛月华;;建构主义视野中的高校舞蹈教学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刘自圣;;建构主义与音乐教学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9 董宁;;从建构主义看英语课堂情境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4年06期

10 孔祥魁;樊翠红;;建构主义下学生合作沟通、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以体育舞蹈专业为例[J];运动;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胡海燕;;建构主义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想[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闫伟;;制造“冲突”与转变错误概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洋洋;;建构主义给音乐课堂带来了什么[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陈卫;尹项根;张哲;文明浩;;建构理论在继电保护教学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蔺锐;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军事交流(1979-2010)[D];河南大学;2011年

2 龚权;二战后德法关系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任娟;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任为林;从退役将领交流看两岸军事互信的构建[D];厦门大学;2014年

5 郑岩;建构主义及合作学习对高中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促进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彭娟莉;高观点下高中函数教学的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年

7 曹树海;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65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765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1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