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一带一路”环境法规制研究
本文选题:一带一路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参考:《中国法学》2017年06期
【摘要】: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强化环境法规制具有必需性和迫切性。"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客观情况,而我国海外投资实行长期开发新模式,出于提升我国环境保护形象和防范环境风险引发经济风险等目的,都亟待强化环境法规制。绿色"一带一路"要求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接受东道国环境法的规制,同时自觉对接我国有关主管部门的依法监管。当前我国涉外环境立法严重不足,对"走出去"的企业缺乏环境监管;司法机关受管辖权限制难以发挥职能作用;企业因守法意识淡漠而易引发诸多环境纠纷。我国应当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对"走出去"的企业从环境立法、环境行政监管、促进企业"合规"经营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督;将司法机关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与建立健全国际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相结合,高效解决建设"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各类环境纠纷,依法保障建设"一带一路"目标的全面实现。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Belt and Road. "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of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ists in som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of Belt and Road, while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implements a new pattern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our ima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eventing economic risks arising from environmental risks.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The green "Belt and Road" requires the enterprises that go out of our country to accept the regul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law of the host coun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sciously connect with the legal supervision of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in our country is seriously inadequate, and the enterprises that "go out" lack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the judicial organs are difficult to play their functions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jurisdiction; the enterprises are prone to lead to many environmental disputes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awareness of abiding by the law. Our country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guide and supervise the "going out" enterprises from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promoting enterprises'"compliance" management, etc. Combining the judicial functio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versified environmenta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ively resolving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Belt and Roa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e goal of building "Belt and Road" will be fully realized.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法学院;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D99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峨春;;战争与环境法律问题研究[J];南方论刊;2007年05期
2 万霞;世纪之交的绿色立法浪潮[J];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王曦,姬兆亮;全球环境法学界的盛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成立典礼暨首届学术年会综述[J];现代法学;2004年02期
4 喻永红;国际贸易引起环境问题的法律对策[J];当代法学;2002年08期
5 何艳梅;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J];世界环境;2000年04期
6 李毅;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与国际环境法[J];政法论丛;2001年01期
7 何艳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J];环境保护;2002年12期
8 吉敏丽;论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与国家环境主权理念的确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王胜利;国际环境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陈秀萍;论国际环境法的存在基础、实施障碍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桦佩;;国际环境法发展历程回顾——1972至2012[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望英;谷德近;;关于沙尘暴防治的国际环境法的发展[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3 秦天宝;;论国际环境法的特点[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李一丁;;里约20年来国际环境法发展述评[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龚微;;论各自的能力与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6 刘惠荣;刘秀;陈奕彤;;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生态安全及其风险防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7 钱昌柱;;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8 赵晴雨;;试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困境和解决[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林煜 贵州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硕士研究生;国际环境法之于“民以食为天”[N];广西法治日报;2013年
2 常纪文;浅谈国际环境法的社会基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法学所 常纪文;国际环境法调整对象之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李乾睿;开发北部湾与国际环境法的有机关联[N];法制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彦;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戎斐然;贸易与环境中的PPM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冬梅;WTO环境规则的局限性与完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华平;WTO体制下贸易自由原则与环境保护的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荣波;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潘晓明;从法的视角看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杨志宏;WTO体制下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协调[D];山西大学;2005年
8 赵楠楠;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9 薄海深;绿色壁垒的法律应对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于文超;WTO下环境例外措施正当性标准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1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79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