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边境文化视角下云南省边境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18:00

  本文选题:边境文化 + 云南省 ; 参考:《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符号消费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消费过程中逐渐消解,而商品的内涵以及象征意义被逐渐彰显和放大。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对商品所附加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消费。相应的,在旅游产业中旅游者也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内心需求,开始注重各类旅游景观、旅游活动以及旅游服务等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开始重视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独有文化符号的消费和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目的地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其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并逐步走向符号化、体验化和内涵化的发展道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等为云南省边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和战略优势。此外,云南省漫长的边境线上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厚重的历史遗存、绚烂多姿的民族风情、独特神秘的边境景观以及极具异域风情的边贸经济文化等为云南省边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然而,目前云南省边境旅游资源的开发仅停留在较浅层次,未能将边境旅游资源优势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优势,未能将边境文化较高层次的融入到边境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未能满足边境旅游者的边境文化符号消费需求和体验需求。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以云南省边境旅游资源的内涵化开发为目的,通过对边境文化概念、特征、类型的界定与分析以及对边境文化与边境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的研究,为云南省边境旅游资源的内涵式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对云南省边境旅游资源的赋存概况、开发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边境文化的视角切入提出云南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对边境旅游资源的内涵化开发:突出边境文化差异,促进各边境区域旅游资源的均衡开发;凸显边境文化特色,建设边境文化主题旅游设施;构建边境文化旅游走廊,优化边境旅游空间格局;依托跨境民族文化,加强边境旅游区域合作;深度挖掘边境文化,提高边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age of symbol consumption and the era of experience economy, the exchange value of commodities is gradually eliminat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commodities are gradually revealed and amplified. In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and consuming goods, consumers tend to consume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dded to the goods. Accordingly,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ts gradually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inner needs, and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significance behind all kinds of tourist landscapes,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ourism services. Begi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umption and experience of the unique cultural symbols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In this context, tourism destin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ourists, the concept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changed and gradually moved towards symbolization, experience and conno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Mencius, China-India and 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 and the steady advance of "Belt and Road" strategy have provided unprecedented policy advantages and strategic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In addition, the long border of Yunnan Province ha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long and heavy historical relics, and colorful ethnic customs. The unique and mysterious border landscape and the extremely exotic border trade economy and culture have provided unique resource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However, at present, the exploitation of border tourism resources in Yunnan only stays at a relatively shallow level, which fails to effectively transform the advantages of border tourism resources into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fails to integrate the higher level of border culture in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border tourism resources. Failed to meet the border tourists' border cultural symbol consumption needs and experience needs. Based on this research background, this paper aims at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tourism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defini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border culture,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rder culture and border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basis for the implicit exploitation of the frontier tourism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system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rontier tourism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rder culture, it points out that Yunnan Province can realiz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border tourism resources through the following ways: highligh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rder, promote the balanced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each border region;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rder culture, build the border cultural theme tourism facilities; construct the border cultural tourism corridor, optimize the border tourism spatial pattern; rely on the cross-border national culture, strengthen the border tourism regional cooperation; dig into the border culture in depth, Improv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rontier tourism products.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素勤,张昕华;浅谈桂越边境旅游的发展[J];北方经贸;2003年05期

2 谢莉;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3 王新歌;孔钦钦;席建超;;边境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资源科学;2014年06期

4 胡敏,金海龙,曾嵘,王红菊,张瑞芳;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以青河出境游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世玲;刘庆友;任黎秀;;广西北海市边境旅游开发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祝招玲;谢维光;;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毕燕;易烁君;梁丽文;;边境旅游需求特征分析研究——以广西龙州县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永涛;;边境旅游研究无法绕过的命题——边境旅游资源[J];红河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周长军,周永明;开发边境旅游资源发展边境旅游经济[J];旅游学刊;1997年03期

10 葛全胜;席建超;王首琨;;中国边境旅游:阶段、格局与若干关键战略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映霞;陈新建;黄建碧;农优勇;黎飞宇;;大新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经济的做法与启示[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树枫;;崂山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黄万堂;葛丽君;;甘肃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郝彬彬;;贵州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乔玉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6 江璐明;张虹鸥;金利霞;;广州南沙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任青萍;;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徐金发;张淑珍;;洞穴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刍议[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付健;;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农村少数民族参与权之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10 石惠春;刘春莲;;兰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德华 内蒙古记者站 王世俊;内蒙古与蒙古国加强边境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洪勋影;我省16家旅行社获准赴俄边境旅游[N];吉林日报;2004年

3 记者 蒋永利;我州恢复赴朝边境旅游[N];延边日报;2006年

4 记者 冯瑾;建议恢复我区边境旅游[N];新疆日报(汉);2008年

5 特约记者 范琼燕;新疆拟恢复边境旅游[N];阿克苏日报;2008年

6 新疆记者站 王思超;新疆政协委员呼吁恢复边境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孙模同 吴琼 陈浩;首批赴朝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旅客顺利出境[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记者 陈志新;我市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正式启动[N];黑河日报;2009年

9 李云齐 记者 唐凤来;我市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启动[N];牡丹江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龚立仁 周凤文;中国边境旅游城市高峰论坛丹东举办[N];中国旅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天娜;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2 母涛;论旅游资源开发与四川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3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薇华;海口火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边境文化视角下云南省边境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王凤娇;广西边境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职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苏靖岚;凭祥市边境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李芳;云南边境旅游走廊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卢澜之;演化博弈视角下德宏州边境旅游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年

6 姜晓娜;黑龙江省边境旅游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10年

7 张越水;国际合作新框架下越中边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丽霞;基于博弈论的云南省边境旅游的利益协调机制探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赵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旅游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10 葛研;延边中朝边境旅游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7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027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