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论“一带一路”的生态意蕴

发布时间:2018-09-05 11:58
【摘要】:“一带一路”不仅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带有与生俱来的生态内涵。“一带一路”沿线沿路的生态系统脆弱区,如我国西部地区,都有着强烈的生态诉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同样要求建设生态。“一带一路”产生于地理上的唇寒齿亡和经济上的合作共赢,其生态实现是一项庞大的复杂工程,也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社会系统,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既需要生态技术、生态产品、生态环境,也需要生态理念、生态方法、生态观念。因此,我们把“一带一路”的生态实现按照从物质到精神的逻辑分为三条路径——生态的器物实现、生态的制度实现以及生态的观念实现。
[Abstract]:Belt and Road is not only a strategy, but also an idea and a culture with inherent ecological connotation. The fragile ecological system along the route along "Belt and Road", such as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has a strong ecological appeal, which also requir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y while developing the economy. The ecological realization of Belt and Road is a huge complex project and a social system of multi-factor interaction,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material level as well as the spiritual level. Ecological technology, ecological produc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ncepts, ecological methods, ecological concepts are needed.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logic from material to spirit, we divide the ecological realization of Belt and Road into three paths: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objects,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成都理工大学;
【分类号】:B82-058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延军平;;论生态义务[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杝紫娥;;花东纵谷北段生态脆弱区与土地利用关系[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3 周小珊;刘宁薇;杨森;;辽西生态脆弱区下垫面变化对夏季温度影响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姚孝友;;淮河流域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5 伍黎芝;;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狄国忠;;生态移民是破解生态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的科学之道[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杨林泉;罗琼;陈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生态脆弱性与资源利用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8 董锁成;刘桂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白廷举;;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边;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记者 高月英;云南生态“牵一发而动全国”[N];云南政协报;2011年

3 ;凝心聚力共建生态强省[N];安徽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厚新 通讯员 高奇;化工名城的生态谋略[N];淄博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何苗;“应考虑生态脆弱区人口移民”[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6 记者 梁嘉琳;三部委严禁重点生态功能区违规开发[N];经济参考报;2013年

7 记者 李杨;我区两大型生态环保项目通过论证[N];新疆日报(汉);2013年

8 记者 王薇薇 通讯员 薛德友;内蒙古生态气象亮点频现[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牛海;从“生态立省”到“生态强省”[N];安徽经济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杨毅;甘肃团建议国家给予生态补偿[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宗潭;生计资本视野下的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飞;基于生态系统功能多重属性的森林生态服务提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洪富艳;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孔庆云;生态脆弱区森林资源及其管理综合分析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李有斌;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玉泽;生态红线视域中的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祗坤;鄂尔多斯能源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红线划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孟强;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姚钰清;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5 郑婷婷;高平市生态功能保护体系及区域划定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尹诗萌;西北典型水土保持生态脆弱区划分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李媛媛;云南省生态红线管理法制保障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陈先根;论生态红线概念的界定[D];重庆大学;2016年

9 张贵花;濒海生态脆弱区植被信息提取及动态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10 刘艺;生态功能优先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24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224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