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所经陆路地域巨震链特征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disaster chains in the land part of "Belt and Road" (ancient Silk Road) are discussed, especially for the major earthquak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aster chains. The 40-degree theodolite crossing the land Silk Road is a major seismicity zone. Along it, it is easy to show the epicenter directional migration and the teleconnection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 disaster chain of the land Silk Road is mainly dry-earthquake chain, and the high peak index has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 major earthquake. The study of these problems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security of the Silk Road and to the security cooperation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基金】:科技部公益专项(201208001) 甘肃省科技档案项目(2013-2)
【分类号】:P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竹军,张国民;伊兹米特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00年01期
2 郭安宁;郭增建;;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的中期粗略预测[J];内陆地震;2013年04期
3 郭安宁;郭增建;;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级地震的回顾性预测讨论[J];华南地震;2014年04期
4 余鹤书 ,晁淑懿;(四)中期天气过程预报[J];气象;1981年08期
5 郭增建;秦保燕;;灾害物理学简论[J];灾害学;1987年02期
6 郭安宁;李鑫;赵乘程;张炜超;;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一年尺度预测的回顾性研究——基于三性法、静中动和垂震底继模式[J];地震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7 郭安宁;郭增建;张炜超;赵乘程;李鑫;;三性法及静中动方法对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的趋势性前兆显现的回顾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明才;高景华;荣立新;王广科;王小江;;地震方法探测太行山山前断裂的活动特征(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0年04期
2 陈绍绪,李延兴,张跃刚;应用GPS观测资料反演潜在震源参数[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1期
3 门可佩;高建国;;重大灾害链及其防御[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1期
4 韩竹军;董绍鹏;谢富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安艳芬;;南北地震带北部5次(1561~1920年)M≥7级地震触发关系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5 门可佩;;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链及其有序网络结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6 郭安宁;刘序盾;;巨大自然灾害与国家安全——汶川大地震后对于未来应对巨灾若干问题的反思[J];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03期
7 荣莉莉;谭华;;基于孕灾环境的突发事件连锁反应模型[J];系统工程;2012年07期
8 李德威;;初论地球自然灾害系统[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5期
9 张卫星;周洪建;;灾害链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以汶川5·12特大地震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10 蒙吉军;杨倩;;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国内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大玮;;灾害链概念的扩展及其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2 李克钢;侯克鹏;;孕源断链在采空区失稳灾害控制技术中的应用初探[A];2012中国矿山安全技术装备与管理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桑杨阳;朱万红;但兵兵;郭旭;;能源动力类重要经济目标灾害链分析研究[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启东;煤矿灾害网络构建及特征属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阎俊爱;城市智能型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程海英;近断层危害场三维数值模拟及其并行处理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高峰;顶板诱导崩落机理及次生灾变链式效应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陈庆发;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吴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链控制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郭婷婷;汶川地震震害与活动断层“避让带”宽度的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8 刘爱华;城市灾害链动力学演变模型与灾害链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张永利;多灾种综合预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杜翠;高寒、强震山区沟谷灾害链判据与线路工程减灾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翔;区域灾害链风险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师花艳;基于事件链的应急领域知识导航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梁潇;地质灾变链式演绎动态跟踪系统功能格构[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4 张继永;基于孕灾环境的突发事件连锁反应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铎;基于关联度的突发事件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智;基于复杂网络的灾害事件演化与控制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晓杰;自然灾害与中东城市发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葛月;突发公共事件台风的衍生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蓉蓉;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性突发事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福萍;多雨地区尾矿干堆体表面固化试验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安宁;郭增建;;从震源模式讨论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回顾性预测[J];地震地质;2010年01期
2 郭增建,秦保燕;由“静中动判据”对1996年2月3日丽江7级大震的中长期预测[J];地震学报;2000年04期
3 郭增建,韩延本,吴瑾冰;从震源物理角度讨论外因对地震的触发机制[J];国际地震动态;2001年05期
4 郭增建,韩延本,吴瑾冰;对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大震预测的反思[J];国际地震动态;2001年12期
5 郭增建;韩延本;郭安宁;;用地球物理灾害链讨论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6.4级地震的中期预测[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6期
6 郭增建,韩延本,吴瑾冰;由三性法和静中动判据预测大震[J];地学前缘;2003年01期
7 吴守贤,华英敏,王叔和;在极移的Chandler分量上的调制现象[J];中国科学;1981年07期
8 阎志德,郭履灿;论甘青川发震块体及其地震活动特征[J];科学通报;1983年02期
9 郭增建;郭安宁;;华北地区某些地震问题讨论[J];内陆地震;2011年04期
10 魏芸芸;聂晓红;;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部分地震学异常及序列特征[J];内陆地震;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传甲;论大气灾害链[J];灾害学;1994年03期
2 马志飞;;地震之后 严防灾害链[J];知识就是力量;2013年05期
3 文传甲;广义灾害、灾害链及其防治探讨[J];灾害学;2000年04期
4 潘安定,唐晓春,刘会平;广东沿海台风灾害链现象与防治途径的设想[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吴瑾冰;滇、桂、粤、闽、台灾害链讨论[J];灾害学;2002年02期
6 郭安宁;张惠芳;;地球物理灾害链有关物理问题的讨论[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年04期
7 伍岳明;;天体运动与地球灾害链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高建国;;有关汶川地震灾害链的思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年02期
9 向灵芝;崔鹏;方华;;震后灾害链生机制及其对汶川地震城镇重建的影响[J];灾害学;2010年S1期
10 李进;张江华;朱道立;;灾害链中多资源应急调度模型与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建国;;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6: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C];2008年
2 郭安宁;;黄河上游水库群强震灾害链预测的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6: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C];2008年
3 郑大玮;;中国农业灾害链网与风险控制的途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6: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C];2008年
4 田雅婷;;重大灾害往往相互关联呼吁多学科研究“灾害链”机理与预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6: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C];2008年
5 刘莉;;专家呼吁重视“灾害链”内在规律研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6: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C];2008年
6 唐晓春;;四川5·12地震灾害链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方;连芳;;灾害链的多角度分类[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何满潮;;我国南部地震—雪灾害链过程实验初探[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6: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C];2008年
9 杜乐天;;再论地气致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链的斩首工程[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3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周红波;高文杰;刘成清;;灾害链在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灾害评估研究中的应用[A];上海空港(第11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莉;专家呼吁重视“灾害链”内在规律研究[N];科技日报;2008年
2 任胜利;应对“灾害链”须加强综合防控[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 梅松武;从“灾害链”看灾害管理[N];四川日报;2010年
4 杨林 陈萌;专家呼吁综合治理“灾害链”[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闫松;南方雨雪冰冻或因地球排气引起[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记者 刘艳飞 谢群;注意地震灾害链中的突发洪水[N];中国水利报;2008年
7 ;地质灾害防治与城市安全[N];解放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程晖;既然难以预报,不如加强设防[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于思奇;要从灾害链的角度看待地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丁全利;促进人与地球和谐共处[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翔;区域灾害链风险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秦朝亮;采煤沉陷区灾害链断链减灾模式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8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31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