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区域合作重点方向探讨

发布时间:2017-04-02 07:00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区域合作重点方向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宏大的区域合作新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区域合作有其沿线国家基础、国内需求基础和合作的理论基础。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区域合作特征、区域间经济增长与发展相互作用的机制,可构建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展开国际区域合作的分析框架,并探讨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区域合作重点方向。中国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区域合作,主导跨国产业链分工、推进沿线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模式,以及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是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区域合作 基础 特征 重点方向
【分类号】:F125
【正文快照】: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刻背景与内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指从中国出发,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或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以及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从中国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新;李天籽;;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沿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2 石磊,唐海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秩序变迁的新特点和新趋势[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李天籽;;地理距离、边界效应与中国沿边地区跨境次区域合作——兼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4年04期

4 张业遂;;建设“一带一路” 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J];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04期

5 曹阳;王亮;;区域合作模式与类型的分析框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5期

6 贾根良;;面向内需与新丝绸之路——环渤海经济发展新战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07期

7 肖洋;;跨境次区域合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基于地缘经济学的视角[J];和平与发展;2014年04期

8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11期

9 柳思思;;“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新进路[J];南亚研究;2014年02期

10 刘诚;;香港:一带一路经济节点[J];开放导报;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明星;陈强;;产业集群跨区联动治理研究进展[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2 高鹤;;推进图们江区域多边合作的路径选择——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苏鲁豫皖边界区经济合作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4 苏清海;颜醒华;张祖城;;广西与越南旅游合作项目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J];科技和产业;2009年05期

5 陈彤;高伟;倪蓉;侯秉正;;基于生产要素流动的长三角企业联动行为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6 陈晓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与资源配置[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1期

7 邱萍;;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年20期

8 吴昊;马琳;;中国大量编制区域发展规划的原因及其实施难题[J];东北亚论坛;2013年03期

9 谷莘;刘树;;北京农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探索和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李天籽;;地理距离、边界效应与中国沿边地区跨境次区域合作——兼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西;卢一沙;;我国沿边开放政策演进与边境省区外贸和外资的结构演化——以黑龙江、新疆和广西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汤道路;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成竹;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应许;全球化下我国服装质量链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刘潘;深莞惠产业同构化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南;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杨彬;在自由和保护下的多边贸易体制理论价值的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高改英;跨县域经济下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尹路;区域产业发展阶段和陕北产业跨越式发展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俞宗丽;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闫仁轶;装备制造业虚拟合作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王慧洁;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昊;闫涛;;长吉图先导区:探索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2 张玉新;李天籽;;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沿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3 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4 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5 俞毅;论当代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0期

6 王小刚;中国内陆大省对外开放的几个战略问题[J];管理世界;1995年01期

7 赵永亮;徐勇;;国内贸易与区际边界效应:保护与偏好[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8 王铁;;关于打造中国沿边经济圈的战略设想[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9 贾根良;;世界经济大萧条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革命[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12期

10 石丹;衣保中;;基于动力系统的长吉图旅游一体化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杰;在区域合作的基本格局中认识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建设的重要意义[J];管理评论;2003年08期

2 王宏纬;南亚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4年02期

3 ;中国最大规模区域合作启动[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22期

4 王健朴;论“9+2”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协调政策[J];特区经济;2004年09期

5 魏霞;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贵州的历史性跨越[J];当代贵州;2005年11期

6 张婷婷;试论发展中国与南亚的区域合作[J];南亚研究;2005年01期

7 辛文;推进区域合作 共谋发展强大[J];决策咨询通讯;2005年03期

8 ;“泛珠9+2”区域合作再开新篇[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0期

9 陆建人;论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10 张左己;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开幕词[J];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周文兴;刘畅;;论地方政府在区域合作过程中的行为——以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与长江上游关系为例[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熠煜;杨浩楠;;社会资本与区域合作治理[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三卷)[C];2011年

3 李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多层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 参考文献[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5 张继明;;加强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6 唐燕;;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竞争与区域合作[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艺雯;;论环境区域合作制度的建设[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何大明;苟俊华;;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区域合作中的陆疆跨境生态安全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允中;;强化现代发展意识与提升整体性国际竞争力——重谈不容延误的粤港澳区域合作[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林坚;;京津冀晋蒙区域合作及“大北京”构想[A];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曲静;哈洽会联奏区域合作强音[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来明;关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合作[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周建政;加强区域合作 谋求共同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铁兵 吴新光;区域合作 谋求多赢[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梅;发挥比较优势 加强区域合作[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王军;海南在区域合作中有独特优势[N];海南日报;2004年

7 吕壮;加强区域合作是重要主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8 记者 刘兴祥 郭蕾;各省普遍高度重视区域合作[N];证券时报;2003年

9 本刊记者 高立洪;美国:区域合作努力恢复保护五大湖[N];中国水利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陈正红;泛黄海区域合作再拓新领域[N];国际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龙熙;中日韩可持续发展比较与区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郭文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中延边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3 周桂荣;区域合作中的政府管理模式选择[D];南开大学;2009年

4 郑文升;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的补偿与援助[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伊卡万(Ekaouel Hakilou);非洲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光;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运美;多中心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治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超;区域间政府合作:应对边缘化的共识[D];西北大学;2010年

4 金萍;粤港澳合作的制度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鑫;跨国资本流动对区域合作强度的响应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群涛;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刘深诣;中日韩区域合作的进程及前景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8 刘祝君;南亚区域合作以及中国的参与[D];外交学院;2010年

9 魏雪娇;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治理中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筱琼;云南省面向南亚开放的战略机遇与前景[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区域合作重点方向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82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a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