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埃及关系六十年: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1-07-09 06:55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交具有历史和现实动因。历史上,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中埃两大东方古老文明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中埃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与共,为中埃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实动因则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埃共同的反帝反殖立场,政治、安全和经贸利益的交汇,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周恩来、纳赛尔两位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埃建交标志着新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也有力支援了埃及反帝民族运动,对中埃两国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影响深远。半个多世纪以来,埃及作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对中非、中阿友好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埃及,对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埃和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文章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6,(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埃及与新中国建交始末[J]. 安惠侯.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06)
[2]50年代中叶中国与埃及的贸易往来及其影响[J]. 沐涛. 阿拉伯世界. 1994(04)
[3]埃及发现公元前十世纪中国丝绸[J]. 李华. 丝绸之路. 1994(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及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55(18)
本文编号:3273265
【文章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6,(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埃及与新中国建交始末[J]. 安惠侯.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06)
[2]50年代中叶中国与埃及的贸易往来及其影响[J]. 沐涛. 阿拉伯世界. 1994(04)
[3]埃及发现公元前十世纪中国丝绸[J]. 李华. 丝绸之路. 1994(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及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55(18)
本文编号:3273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2732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